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张朝华)栾川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区域占全县总面积近一半,森林覆盖率超过80%,境内一步一景一胜地、一沟一山一重天,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栾川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83个,贫困人口10871户39108人。依靠旅游扶贫政策的持续推进,2018年底栾川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98%,并于今年5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不脱发展,“摘帽”不松干劲。摆脱贫困的栾川县,以旅游产业提升为重点,特色农业发展为抓手,体制机制为保障,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这是陶湾镇5村联建工程打造的精品民俗四合院。新华网 张朝华摄
升级全域游为深度体验游 巩固旅游业脱贫成果
陶湾镇协心、西沟、张盘、常湾、唐家庄五个村庄沿着一个小山沟依次相连,这里人均耕地不足3分,过去因为没有产业支撑,村民大多靠打零工挣钱,一度都是贫困村。
2016年,陶湾镇决定依托良好的气候与环境条件,通过5村联建的方式打造开放式、无门票旅游区。经过两年发展,截至2018年,这里已经建成家庭旅馆18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达2500多人,不仅366户贫困户成功脱贫,120多户还实现了自主经营,每个家庭旅馆年净收入都在7万元以上。
旅游发展起来的五个村,每到夏季游客纷至沓来,但村民们发现,看似更加繁荣的市场却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这引起了扶贫小组的注意。经过考察研究,他们决定全面升级本区域旅游业,限制普通家庭旅馆发展,支持部分向精品民俗转型,并鼓励全体村民参与,打造深度体验游。
“目前,我们已经在5个村打造了10家精品民俗,并通过村民入股的方式在协心村建造了呐喊喷泉、精品小吃等体验性强的项目,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不仅实现了增收,还让更多的村民从旅游业受益。”陶湾镇党委书记段红伟说。
栾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正煊为记者介绍“栾川印象”品牌发展及助农情况。新华网 张朝华摄
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栾川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造就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特色农产品如核桃、柿子、香菇、蜂蜜等,在河南省内享有良好的口碑。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市场营销机制,导致农产品“生产易、销售难”,很多农户守着“农家宝”却受着贫。
2017年,栾川县通过打造“栾川印象”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提高本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创新扶贫模式,为栾川农业产业扶贫打开新局面。
自品牌创建以来,共建设扶贫基地27个,通过就业、创业等方式带动1751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受益贫困群众5250人,已经成为栾川农业扶贫的一项支柱产业。通过“栾川印象”平台推广,洛阳特产柿子醋获得良好销售市场,使大量贫困户以前烂在树上的柿子以每公斤1.6元的高价被收购,实现增收。
“通过我们的帮扶,不少贫困户由脱贫路走上了创业路,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行‘区域品牌+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群众’的产业模式,让更多农户受益。”栾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正煊说。
在自家经营的家庭餐馆院内,刘让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网 张朝华摄
上下齐心 确保脱贫后不脱锐气
走进潭头镇拨云岭村,沿着山路拾阶而上,不时就能听到回荡在山间的鸡鸣声。
约摸半小时,记者来到居住在半山腰的刘让家。“你们走的这条路,我们村的扶贫干部每周都要上来一两次,来看望大家,了解情况。”刘让说。
刘让今年57岁,全家四口人,老伴10年前在矿山干活砸伤腰椎、肋骨,次子又在几年前做了肺部手术,劳动力不足再加上疾病困扰,全家人生活困顿,2015年被定为贫困户。扶贫工作队入村后,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刘让一家在家门口发展核桃和牡丹种植,2016年顺利脱贫。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刘让在村党支部帮扶下将庭院、厨房改造一新,经营起了农家餐饮,目前,全家年净收入已达8万元左右。“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都快60岁的人了,还能在家门口做起生意。”刘让笑着说。
“像刘让家这种情况的贫困户在拨云岭村有103家,因为他们散居在山间,给扶贫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但即使在全县脱贫后,扶贫队伍对他们的帮扶和询问也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拨云岭村第一驻村书记杨皓博表示。
杨皓博到拨云岭村担任第一驻村书记,第一任期到期后又续了一期。记者问他为什么要续期?杨皓博真切地说:“想想通过我们的帮扶能让他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就不想走。”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