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2月2日电 题:理清资产进行经济赋权 壮大集体夯实治理根基——河南获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观察
新华社记者韩朝阳
219个行政村中,集体收入空白村55个,5万元以下的村89个。在河南省获嘉县,村集体经济薄弱曾成为基层治理的“疑难症”,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获嘉县、乡、村三级书记都将这句话记在心上、落在行动,他们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机遇,乘风而动,顺势而为,盘活了集体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治理、发展。
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折股量化保障权益
获嘉县于2017年6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获得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机遇。
获嘉一些村庄的集体资产是笔“糊涂账”,有被私人数十年侵占的,有签订不合规合同租赁承包的,有被悄无声息征收转变用途的……吃到嘴里的肉,谁都不愿吐出来。改革中,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是一场“硬仗”“苦仗”。
获嘉县选择依法破题、政府撑腰、宣传造势、党委支招。位庄乡南阳屯是城中村,大量归属集体的门面房被低价租赁。“原来一间门面房2万块钱租10年,每平方米50多块钱/年,还有人逾期占有。”南阳屯党支部书记王平说,清产核资时,由司法、纪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帮南阳屯清理不规范合同,再公开招标,门面房的租金涨到了每平方米310元/年,6000多平方米门面房成了“金疙瘩”。
清产核资打基础,折股量化赋权益。拥有7300余万元集体资产的南阳屯,股权分红是块大蛋糕,南阳屯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定“十六不准”,界定分红成员,将挂靠户口等人员剔除后,确定3288人享有分红权益。
目前,获嘉全县完成清产核资、身份界定和折股量化工作,理清经营性资产约2.62亿元、资源性资产58.18万亩,39.9万人享有村集体经济分红权益。
“无中生有”清除空白 “点石成金”盘活资产
清产核资是“苦仗”“硬仗”,解决村集体零收入、盘活集体资产更是“攻坚战”“持久战”。“改革之初,有人问集体收入空白村如何改?改什么?我们认为改革恰恰是消除集体零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负责农业农村工作的获嘉县副县长王庆军说。
改革前的中和镇小官庄村是贫困村,集体收入微乎其微。如今当地和新乡市润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村企共建香菇基地,在小官庄等3个村建成130余个出菇大棚。合作过程中,集体零收入村庄也分到“一杯羹”,小官庄优先获得4个大棚的管理权,除去必要支出,每个大棚一年为村集体贡献约5万元。
“零收入村庄起家太难,必须先扶上马,再送一程,他们掘到第一桶金后,逐渐自主谋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中和镇党委书记李孟州说。
盘活集体资产过程中,获嘉县各村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解决了一些村庄党支部抓党务,村委会管政务,集体经济发展却无人问津的尴尬。南阳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大刀阔斧盘活集体资产,利用本村土地引入菜市场、花卉市场项目,成立劳务公司,激活了各类生产要素。
壮大集体经济 夯实治理根基
获嘉探索村企共建、土地统筹经营、集体资产打包等8种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史庄镇范庄村通过拍卖道路两侧林木种植权等资源性资产经营权,增收近20万元;位庄乡马营、石佛两村将分散的宅基地统一规划整合,与周边土地集中流转,引进了总投资2亿元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照镜镇照镜村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新增“边角地”135亩,年增收13.5万元。目前,获嘉县50%以上的村庄年收入达10万元。
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发展村集体经济?在乡镇工作20余年的中和镇镇长田中华说,村集体经济薄弱的“一穷二白村”,不仅经济穷,而且人才穷,年轻有才干的人不愿当村干部,年龄大的村干部只愿当“和平官”,不能干事,不愿管事。“领头羊”没有战斗力,群众自然一盘散沙,治理渐差,集体渐空,群众渐穷。
“我们始终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益,强化村级组织,夯实治理基础。”获嘉县委书记王永记说。
在获嘉县的改革设计中,激活农村经济活力的同时,基层治理结构也将顺势调整,通过村两委与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的交叉任职,明确经济发展权责,改变村庄“一穷二白”的现状,避免“集体空,没人听”的尴尬,走上了“集体有,跟党走”的大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夯实了治理根基。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