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大病众筹待规范,莫把善意当生意
2019-12-03 09:38:0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笔者刚在朋友圈参与一位皮肤早衰松弛症患者发起的众筹救助,就看到《卧底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高薪+绩效考核,审核漏洞多》的新闻。从暗访视频可知,有些筹款顾问对患者家庭财产情况审核不严,筹款目标设置随意,款项使用情况未按规定公开。水滴筹官方微博回应称,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排查,线下服务团队已全面暂停服务。

  近几年,网络众筹平台逐渐成为公民表达爱心的重要渠道。但是,用“按单抽成”“末位淘汰”等企业绩效考核方式,以及“扫楼”“地推”等营销手段发展网络众筹,确实容易给人不良观感。一旦有这样的指挥棒,平台本身也难免遭到“反噬”。当前的舆论风暴给平台敲响了警钟——别把网络众筹当成一门赚钱生意。

  这不是网络众筹平台首次引发公众质疑。此前,“德云社演员吴帅众筹百万善款治病”等案例,也曾引发公众对网络募捐真实性的大讨论。作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平台,水滴筹管理粗放、审核不严等问题,很容易消耗社会爱心资源,让一些人对网络众筹不再信任,使得未来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救助。

  从舆论反应看,很多人误以为网络众筹平台是与红十字协会类似的慈善机构,应该免费提供服务。这个观念其实需要纠偏。在法律范畴,网络众筹属于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不在民政部法定监管职责范围内。网络众筹平台不是慈善团体而是互联网企业,只能靠平台自律公约进行信用约束。目前众筹平台主要通过推出保险产品营利,而保险行业天然需要足够多的会员,这是导致“扫楼”乱象的根源。

  不过,现在还远不到否定网络众筹模式的程度。我们不放过可能破坏社会互信的“小恶”,也没必要因管理漏洞否定网络众筹的“大善”。据报道,自2016年上线以来,水滴筹已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免费筹集235亿元救助款,让2.8亿爱心人士参与救助。可以说,方便快捷、救助及时的网络众筹,已经成为传统慈善事业的有力补充。

  借鉴做企业的方式发展大病众筹,或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不过公众不计回报参与到众筹中,终究是出于公益心。所以,相关平台一定不能把网络众筹当成一门普通生意,任何一次负面新闻,都可能破坏行业形象。水滴筹的当务之急,是要重塑社会信任。在现行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之前,网络众筹平台应有更多主动作为。

  或许补课的成本很高,但这是网络众筹平台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也符合其长远利益。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平台自律。网络众筹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在呼吁立法、监管及时跟上的同时,媒体对乱象多一些监督,网民参与项目时多一分理性,同样是保护全社会的爱心。(评论员李坤晟)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杨婷
大病众筹待规范,莫把善意当生意-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530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