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养猪这件事儿,正在发生变化——新华社记者年终经济调研采访札记
2019-12-05 18:41:2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题:养猪这件事儿,正在发生变化——新华社记者年终经济调研采访札记

  新华社记者高敬

  “养十头母猪,明年开宝马”。今年,一些养殖企业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这是真的吗?

  岁末年尾,记者赴广西、重庆等地调研百姓菜篮子里备受关注的“猪”。面对记者的疑惑,重庆市荣昌区畜牧发展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给记者算账,一头母猪一年产仔量约20头,按照现在的行情计算,十头母猪一年收益的确可以达到数十万元。

  荣昌猪是全国有名的地方猪品种之一。重庆市荣昌区每年能外销百万头仔猪。

  猪舍里,几十头胖乎乎的小猪在宽敞的栏舍里撒欢儿,不时“哼哼”叫几声。

  “今天上午卖了4头仔猪,最近这段时间基本能做到天天有猪卖。一头十公斤左右的仔猪能卖到1900多元。”郭平的普通话带着点重庆味儿,语速快,声音脆。

  她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也是荣昌区兴旺种猪场的负责人。合作社以种猪为主,把仔猪卖给农户饲养,指导服务周边3000多养猪农户。

  在广西贵港市,一家养殖场业主梁敬旺告诉记者,他10月底卖出约一千头肥猪,赚了两百多万元。

  前段时间价格最高时,一些地方活猪价格一度冲到每斤24元。“一头猪能卖出一头牛的价钱!真是疯狂!”郭平说,每头猪都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猪”!养猪多年的人也从没见过这样的行市。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多重因素影响下,变化的不只是猪价,还有养猪的方式。不少农户以前对怎么阻断病毒传播、如何保护环境等没有概念。经过这次考验,农户也知道搞好环境卫生、认真消毒,保护自己家的“金猪”。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养殖户,养猪行业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记者想进大型养殖场看一眼活猪,成了个“难事儿”。在养殖企业眼中,现在每个靠近猪舍的人、车、物都是“安全隐患”。

  在广西贵港市调研时,记者首先被复杂的消毒流程震惊了。刚到养猪场的山脚下,汽车得清洗、消毒,所有人员更换一次性隔离服、专用鞋子,随身携带物品酒精消毒,之后全体人员进入喷雾消毒室消毒,再乘坐专用车辆才能来到猪舍约百米外的一处围栏。要想再靠近猪舍,还得经过长时间隔离、多次洗澡、换衣服等过程。

  远眺猪舍,令人吃惊——这里的猪已然过上了“吹空调、住楼房、坐电梯”的生活。

  如果不听介绍,绝对看不出眼前是一个养猪场:茂密的树林深处,有几栋方正的白色楼房,两栋7层楼、两栋9层楼。记者站在猪舍外百米远,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

  这个位于贵港市亚计山的养猪场,是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母猪场。猪场占地只有120亩左右,饲养了3万多头“猪妈妈”,一年可提供上市约百万头仔猪。

  “我们把猪舍像铁桶一样保护得滴水不漏。”扬翔公司总裁施亮介绍。经过严格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这个猪场至今未发生一例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事件。

  全国一年约消费7亿头猪。面对百姓吃肉的刚需,如何恢复生产是养猪产业当前最急迫的问题。

  记者调研感受到,生猪生产正在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大企业投入较大成本,抓紧当前国家鼓励生产的“良机”恢复产能。

  大家都来养猪,是否会加剧未来猪价的动荡?一些养猪企业对记者表示,养猪行业需要在合理的价位上,实现良性、可持续地发展。施亮坦言,大型企业即使积极复产,但硬件建设需要时间,肉猪上市也需时间。

  “当前不怕仔猪卖不掉,留下来也可以为春节后大规模补栏做准备。”郭平对养猪依然很有信心。

+1
【纠错】 责任编辑: 吴咏玲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飞瞰大凉山雪景
飞瞰大凉山雪景
昔日旧厂房 今日“网红”地
昔日旧厂房 今日“网红”地
黄河日出 景色迷人
黄河日出 景色迷人
巴黎:香街点灯
巴黎:香街点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3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