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5年近45亿立方米 “南水”入津惠及千万市民
2019-12-13 18:19:5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天津12月13日电 题:5年近45亿立方米 “南水”入津惠及千万市民

  新华社记者黄江林

  “这水真透亮啊!”11月30日上午,看着水龙头里哗啦啦流出的自来水,家住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村民赵庆友笑开了花,“长江水甜啊,终于喝上了。”

(图文互动)(1)5年近45亿立方米 “南水”入津惠及千万市民

  这是中国南水北调天津外环河出口闸一角(1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得益于2018年起天津启动的新一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越来越多的天津农村居民跟老赵一样,喝上了长江水。

  “自来水腌咸菜,汽车没有骑车快,小白菜西红柿搭着卖。”这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于天津的顺口溜,被老天津人幽默地称为“天津三大怪”。

  自来水自然是腌不出咸菜的,但水里的苦咸味却是大家共同的记忆。赵庆友告诉记者,以前用的井水有点“硬”,入口苦咸,家里存水的水缸常年积着一层“锈”,一些家里有小孩的人从来都是买桶装水喝,不敢用井水泡奶粉。

(图文互动)(2)5年近45亿立方米 “南水”入津惠及千万市民

  这是中国南水北调天津外环河出口闸一角(1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天津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上世纪70年代,天津用水最紧张时,甚至制定了万不得已情况下,工业分批停产和疏散城市人口的应急预案。上世纪80年代,引滦工程通水后,城市用水紧张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广大农村地区以及农业、生态用水依然靠天吃饭,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014年12月12日,源源不断的“南水”的到来,为干渴的天津带来甘霖。5年时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天津安全输水近45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等14个行政区,近千万市民受益,成为名副其实的供水“生命线”。

(图文互动)(4)5年近45亿立方米 “南水”入津惠及千万市民

  工作人员在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天津分局天津管理处水质自动监测站内操作设备(1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走进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龙尾”——天津外环河出口闸,一汪汪清澈的丹江水从涵洞里涌出,流向一旁的曹庄泵站,通过泵站,“南水”被送往天津各自来水厂,最终从管网流向千万百姓的家中。

  守护“南水”入津“水龙头”的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天津分局天津管理处主任工程师李樑告诉记者,通水以来,经过连续不断的水质监测,入津“南水”各项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二类指标以上,全年大部分时间接近或达到一类指标,显著改善了天津城镇供水水质。

  在该管理处中控室,记者看到六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天津段重点设施:王庆坨连接井、子牙河北分流井及外环河出口闸的流量情况、设备设施情况、水质情况。工作人员们紧盯屏幕,保持着全天24小时轮班值守状态,为天津市人民守护足额安全的供用水源。

(图文互动)(5)5年近45亿立方米 “南水”入津惠及千万市民

  工作人员在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天津分局天津管理处中控室工作(1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引江通水后,天津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实现了战略性的突破,由原来引滦单水源变成了引滦、引江双保障。同时,引江通水为天津市生态补水和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创造了条件。

  截至2019年9月中旬,天津累计利用引江水向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生态调水超过8.8亿立方米。补水后,海河流域生态明显改善,地表水质得到了明显好转,中心城区4条一级河道8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V类水。而根据2017年的观测,天津总共414眼地下水监测井中,38%的监测井水位埋深有所上升,54%的监测井水位埋深基本保持稳定。

+1
【纠错】 责任编辑: 焦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中国彩灯节在莫斯科开幕
中国彩灯节在莫斯科开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飞瞰大凉山雪景
飞瞰大凉山雪景
昔日旧厂房 今日“网红”地
昔日旧厂房 今日“网红”地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