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题:让党的科学理论点亮官兵心中明灯——解放军某信息通信旅六连建连育人记事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王丰
又是一年退伍季。李懿含泪摘掉下士军衔,依依不舍告别熟悉的连队,一个被无数高楼和闪闪霓虹裹挟着的“巴掌大”小院。
箱子小,物品多,她把许多自己喜欢的布偶、新衣服都送给了战友,却专程找到连队文书,要走了自己这些年写下的几大本《理论学习札记本》,小心翼翼放进箱子。
“这不仅是几个本子,还是六连在我迷茫青春中点亮的一盏灯。”聊起特殊的退伍纪念品,李懿坦露心声,“入伍前我是‘手机控’,现在是‘书香族’。”
一个李懿,一个缩影。近年来,位于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解放军某信息通信旅六连,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建连育人,推动习近平强军思想在连队落地生根。在真理之光的照耀下,官兵们点亮心中明灯,扬帆新时代,趟出了一条官兵全面进步、连队全面过硬的星光大道。
“我是不会看这些书的,看了也没啥用。”列兵邬曙旭随意的一句话,道出不少新兵心声——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创新理论“敬而远之”。
如何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只有拓展理论视野,夯实理论基础,才能学出感觉,学出味道。”在连队“士兵讲坛”上,中士梁晔璐的《五招带你上“王者”——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有感》,一开头就引起大家兴趣。
事实上,翻开梁晔璐写下的厚厚的《理论学习札记本》,起始几篇心得体会也充满了“不情愿”,篇幅短不说,不少内容也“似曾相识”。
从“不情愿”到“有思想”,背后是连队创新开展的“日练百字、周习一文、月读一书”活动,把时间细化到周天、内容细化到章节、体会细化到字句,用滋养兵心、水滴石穿的过程,把理论学习由连队要求逐渐变为个人习惯。
针对青年官兵知识结构和思想心理特点,连队买来故事性强的理论书籍和通俗易懂的哲学读物、人文经典,组织大家由浅入深学习阅读,并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通过每天组织“新闻点评”、每周开办“士兵讲坛”、每月评选“理论学习之星”,逐步激发出官兵的理论兴趣和学习热情。
从读故事到谈体会,再到读经典学理论,官兵们很快尝到了“甜头”。
“我现在已经读完了9本理论书籍,越发感到理论学习就像嚼面包一样,狼吞虎咽是没有味道的,只有细细品尝才能尝到甜头。”邬曙旭说。
六连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将网络学习软件和新媒体手段引入理论课堂;把板报墙报、饭堂广播等作为展现官兵思想光亮的重要载体,人人参与办报,个个争当主播,在连队上下营造了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
听广播、读报纸、看新闻“3个半小时”活动也在六连长盛不衰,他们还在每晚《新闻联播》后办起“新闻点评”,由官兵围绕时事新闻开展点评、讨论交流,在教学相长中增进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对创新理论时代脉动的把握。
“现在在连队不学习就像个‘另类’,即使是聊天,肚里没‘货’的也插不上话。”梁晔璐笑着说。
如今,六连官兵看书的多了,玩手机的少了,过去沉溺于手机游戏、网络聊天的“拇指族”变成了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小秀才”。每到退伍季,连队为官兵精心装订成册的读书笔记,总是最受欢迎的特殊纪念品,成为大家珍藏一生的军旅记忆。
“方法对路,就能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官兵心里。如今,连队官兵的思维层次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实现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下了坚实基础。”指导员段玉洋说。
这些年,虽然时代变了、驻地环境变了,但六连的优良传统没有丢,官兵们始终做到了思想不散、忠诚不变、干劲不减。)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