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黄河滩区访新春:北韦滩要“出滩”

2020年01月19日 15:29:0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郑州1月19日电 题:黄河滩区访新春:北韦滩要“出滩”

  新华社记者李鹏

  即将迎来在滩区的最后一个春节,北韦滩要“出滩”蓄势待发。

  上午九点多,黄河岸边的太阳才刚刚醒,辽阔的滩区还是苍茫茫的一片霜白。但带领党员干部和保洁员打扫完全村卫生的王杰已经有些汗意。“马上要搬走了,生活垃圾也得随人走,不能留在滩区。”

  王杰是中牟县狼城岗镇北韦滩村的“第一书记”。滩区居民超过2万人的狼城岗镇,是黄河郑州段唯一一个有滩区迁建任务的镇。按照计划,2020年,有着百年历史的北韦滩村将搬出滩区。这意味着,今年春节将是北韦滩村民在滩区的最后一个春节。

  同许多滩区村一样,北韦滩的先辈或逃灾或逃难,为了生存,被逼无奈在滩区安家,靠滩“吃滩”,冒着淹滩、塌滩的危险,与黄河“夺食”。在与黄河较量的世代循环里,唯一不变的是“贫”。

  沧桑巨变,就在历史瞬间。扶贫春风到黄河,2016年,北韦滩退出贫困村;2017年,北韦滩纳入河南省滩区迁建规划。2018年,全村仅剩的3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群众吃上“生态饭”,以菊花种植为特色的生态农业起步,集体经济也随之壮大;2019年初搬迁动员、户户认定;2020年元旦前顺利完成分房,3000多名村民领到新房。

  北韦滩“出滩”,犹如一个浓缩的黄河治贫史样本。新春探访,从村委到农家院,干群“出滩”喜悦里都是治贫“密码”。启动搬迁之初,中牟县借政策东风,提出“以党建引领滩区搬迁”,要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干。

  2018年,为了破解搬迁后土地怎么办,作为全县党建项目化试点,北韦滩村“集体经济”项目启动。项目计划培育菊花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然后通过土地流转,搬迁后由集体组织替村民“看守”土地,村民从中分红,群众带资搬迁。

  但一开始,许多群众没种过,望而不动。“种地模式不解决,搬迁就搬不动。”最后,王杰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试种。外出学习、联系市场,第一年,“党员田”的200亩菊花大获丰收。2019年,群众跟进,全村菊花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

  “人民是主体,群众参与最重要。”在北韦滩一年多,王杰最佩服的是滩区群众的坚韧。王杰第一次见到王全喜时,他还是个贫困户。十年前,因为打工时被机器搅碎四根手指,拖着两个孩子的王全喜沦为贫困户,住着20年前的漏雨房,最后还是村里给他加盖了防雨棚。

  为了甩掉贫帽走出滩,王全喜与爱人“换了个班”,爱人外出打工,他来照顾家。村里菊花产业起步,王全喜包了三四十亩地,跟着学种菊。春节前,脱贫一年的王全喜“喜事连连”:领到了政府给建的两套安置房,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也入了党。他说:“我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好形势!”

  “今年,党员带头,要再发展5000亩菊花。”春节临近,“出滩”在即,王杰思考着,如何让村民搬出后还能稳得住、能致富、产业发展“不失速”。而王全喜也在盘算着“该买些啥新家具”。

  最后一个滩区春节里,北韦滩仿佛看见了“新家”在招手。

【纠错】 [责任编辑: 成岚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54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