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0日电 题:82年里换了4套房 鄂伦春族老奶奶笑谈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王靖、徐壮
进入腊月,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屋外天寒地冻,鄂伦春族老奶奶葛淑云的房里却暖意融融,推拉玻璃窗上雾出的水珠直往下溜。
“过去的房子哪有这么暖和,躲进被窝里也冷得要命。”葛奶奶盘腿坐在床上,一边纳着狍皮帽,一边看着电视回忆道。
葛奶奶82岁,现居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猎民村。她的先辈们,世世代代游猎在大兴安岭的深山茂林里。
回看人生走过的82年,葛奶奶一共换过4套房:斜仁柱、土坯房、砖瓦房、楼房。4套房子逐步升级,既见证了她家由贫苦向富裕的转变,也记录了鄂伦春族从森林游猎生活到现代生产生活的历史性变迁。
斜仁柱,又称“撮罗子”,是鄂伦春等民族的传统住房:几根木杆顶部交叉,支成圆锥形屋架,再覆以桦树皮、兽皮等防风保暖。好拆好建,适应游猎生活,猎物在哪里,斜仁柱就搭到哪里。
人生前20多年,葛奶奶就在斜仁柱里度过。
老人的回忆总是充满云淡风轻的浪漫。印象中,由于生火需要跑烟,斜仁柱顶部不会盖东西,晚上睡觉可以直接望到天上闪烁的繁星。
浪漫背后是简陋。那时的寒冬令葛奶奶想起来就揪心:“最难熬的就是冬天。喝水靠打冰块放在锅里化。裹上狍皮褥、狍皮被睡觉,半夜照样被冻醒。”
1951年,鄂伦春自治旗成立,成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现代生活逐渐渗进古老的游猎民族。
1958年,乡政府为葛奶奶和族人们建起土坯房,居无定所的游猎生活成为历史。用葛奶奶自己的话说,“住进土坯房,自己一家人一下从原始社会进入了现代社会”。
与四处漏风的斜仁柱不同,葛奶奶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厚实的土坯房烧木头柈子,火光直暖到人心里;家门口挖了圆井,木桶一拉,清水粼粼。
1981年,春风再次吹拂鄂伦春。在乡里支持下,葛奶奶和族人们年年抹泥、越抹越厚的土坯房升级为砖瓦平房。火炉火墙装进屋里,手压水井就在院里。
30年后,年过古稀的葛奶奶没想到,这种让她已经很是知足的住房条件还在继续改善。2011年,鄂伦春自治旗的游牧民定居工程为鄂伦春民族盖起了楼房,葛奶奶又分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两居室,暖气、自来水一应俱全。
如今,摸着自家锃亮热乎的暖气片,葛奶奶感叹:“总算不用自己烧柴、烧煤了,那熏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简直太埋汰了!”
4套房子,4种生活。几十年来,依靠党的民族政策、脱贫攻坚政策等的带动,鄂伦春自治旗及这里的鄂伦春族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葛奶奶娓娓道来的住房故事,正是这种变化的一个缩影。
目前,鄂伦春自治旗贫困发生率降至0.018%,全旗8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水泥路、通广播电视和通讯,配建标准化卫生室、文体活动室、便民超市,饮水、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关切实现有效保障。
新年的阳光隔着玻璃窗,把葛奶奶的脸照耀得红扑扑的。当被问起新年心愿时,葛奶奶想了好一会儿也没说上来。“过去的心愿太多了,一个接一个都如愿了。现在还真没啥心愿。岁数大了,只希望再多活几年,好好享受享受。”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