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新春走基层】元古堆:年俗三变孕生机
2020-01-23 16:14:2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兰州1月23日电  题:元古堆:年俗三变孕生机

  新华社记者马希平、胡伟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临近春节,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的年味越来越浓。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昔日的“穷窝窝”变成远近闻名的“福窝窝”。年俗悄悄变化,展现新的希望。

  “土危房”变“新洋房”,扫房不再“灰头土脸”

  一场雪把韩丽军家白瓷面的砖房衬得格外干净。推开喜庆的红铁门,一阵烤馍馍的香气扑面而来。快过年了,按照当地年俗,韩丽军的奶奶要多烤些脸盆一样大的馍馍。

  和烤馍馍同样重要的年俗,还有“扫房”。和村里大多数家庭一样,韩丽军家原来都是土坯房,没有院墙。“院子和路上都是土,下雨后出门裤腿就在和泥。”想起老房子,韩丽军的记忆里“全是泥土”。

  2014年,在危房改造项目扶持下,韩丽军家盖成一栋近40平方米的砖瓦房。韩丽军的父母在砖场打工,一年能挣2万元。韩家每年收获的当归、黄芪、大豆等农作物还能卖近3万元。2017年,韩丽军家又花7万元盖起两栋新房。

  2018年,元古堆村实现整村脱贫。截至2019年底,元古堆村完成危房改造338户。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下,元古堆村还建成集中安置点3个。

  之前的元古堆村人,过年时把房扫了又扫,还是“灰头土脸”。如今,韩丽军一家和村里的人“随便扫扫”,新房就很干净。

  “罐罐茶”变“营养茶”,吃水不再“挑着扁担”

  每逢过年,千家万户都要置办年货,糖、茶、烟、酒、肉、蛋、菜,一样不可少。元古堆村村民路彦荣一家的年货还包括水。

  路彦荣原先住在元古堆村路家山山顶,老房子用水不便,路彦荣经常走两三里山路挑水,每天早晚各挑两次。春节期间,往往天寒地冻。别的年货可以省,几大缸水不可少。

  2013年前,元古堆村所有的路都是泥泞满径,崎岖难行,元古堆村家家户户挑水喝,扁担不可少。

  2018年10月,路彦荣带着妻儿,搬进山下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路家的水龙头一拧开,就可以用上引洮工程引来的自来水。原来挑水的扁担,丢在山上没带下来。因为条件大为改善,村民家的雨鞋、扁担、面柜都陆续“下岗”。

  截至2019年底,元古堆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

  元古堆村的人喜欢喝罐罐茶,以前只能放点碎茶叶。现在日子好了,罐罐茶里煮着茶叶、红枣、枸杞、桂圆、葡萄干。快过年了,路家围炉煮茶,茶香四溢。甜蜜蜜的罐罐茶,就像元古堆村人的日子一样,如蜜甘甜,越过越红火。

  “几个洋芋”变“诸多产业”,村民不再“靠天吃饭”

  元古堆村村委会主任郭连兵,个子高、嗓门大、说话特别直。2014年1月,村里人推选他当村委会主任。

  快过年了,郭连兵忙着办一场“新春茶话会”,组织村里的大学生,给元古堆的发展建言献策。他还盯着村里社火队、广场舞舞蹈队排练,准备在新春元古堆村文化艺术节闪亮登场。

  以前,村里人没事就蹲在墙根晒太阳,“地里的农作物翻来翻去,也只有几个洋芋。”说起以前的苦日子,郭连兵皱着眉头。

  2014年以来,元古堆村以劳务输转、中药材、百合种植等产业为主,对外出务工能稳定工作3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补贴,并在村里引进苗木繁育和梅花鹿等产业。

  “以前有些人外出务工只是‘混’几个月。现在大家都抢着‘捞光阴’!”郭连兵说。

  如今,元古堆村人的腰包鼓了,精气神也越来越好,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

  元古堆的年味,除了热闹非凡,还多了生机勃勃,未来可期。

+1
【纠错】 责任编辑: 焦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大连:花灯扮靓金石滩
大连:花灯扮靓金石滩
守好铁路线 春运保平安
守好铁路线 春运保平安
“00后”乘务员的首个春运
“00后”乘务员的首个春运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郑州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郑州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49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