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新春走基层】最是一年面花香
2020-01-23 17:29:1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石家庄1月23日电 题:最是一年面花香

  新华社记者王民、冯维健

  俗话说“腊月廿八,白面发,打糕蒸馍贴花花”。临近春节,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乡孟二庄村处处弥漫着麦香味。

  韩希娟的面花作坊里,几名妇女忙碌不停。两米多高的蒸屉揭开,蒸腾的热气片刻散开,一屉屉可爱的面花露出真容,独特的小麦香气扑鼻而来,飘散到街巷。

  面花作坊越来越忙,年味越来越浓。韩希娟说:“腊月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平均每天要消耗5袋面粉,几个人累得腰酸背疼。”

  面花是黄骅的传统面食,形状有鸡、桃、鱼、石榴、双喜、元宝等各种吉祥题材。逢年过节,面花是约定俗成的礼品,人们走亲访友互相串换面花,换出百种花样、尝到百种味道。不只是年节,婚宴也必备面花,儿子结婚点两个红点,女儿出嫁点一个红点。

  黄骅面花有两个“秘诀”:一是只用当地的土品种小麦,这种小麦生长在旱碱地,不施农药、化肥,也不浇水,亩产只有三四百斤。这种面粉制作面花好用,蒸出来花纹明显,吃起来有韧性、有嚼头、有甜头。二是经老面肥发酵后,揉面时必须不断戗干面粉,越揉所需的力度越大,下惯灶头的妇女们必须请男人贡献“千百揉”。戗面的面花蒸熟了凉着吃,咬下去掉渣,越嚼越香甜。

  传统的黄骅面花,蒸笼里必须用当年的新麦秆铺底,用高粱秆盖子盖住笼屉,柴火灶里用硬柴猛火蒸熟,蒸汽中伴着自然的麦香、草香,是很多黄骅人难以忘怀的儿时味道。腊月里,大人小孩齐上阵,欢声笑语中忙活好几天,蒸出一个春节所需的面花,一直吃到农历二月二。

  如今,年轻人图省事,花钱买作坊里的面花;一些老人还是亲自动手,一家一个手法,做出自己的特色。黄骅面花已经产业化,既有大型加工厂,又有散落在乡村的小作坊,有的还添加菠菜汁、南瓜汤,制作绿色、黄色的果蔬面花,产品除了本地销售,还卖到北京、天津、东北等地。

  黄骅的面花产业,一年当中只有五六月份是淡季,但制作面花模子,老艺人的双手却是一年到头忙碌不停。57岁的高殿华是高官庄村农民,也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祖父传给父亲,父亲又传给自己,30多种自制刻刀在高殿华手中拿捏了40年。

  高殿华说:“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刻模子,到了心手刀合一的状态,刻起来就停不下,有时候刻到晚上十二点。刻面花模子既是手艺活,又是个辛苦活,教过的几个徒弟都不干了。”

  数十年来,高殿华坚守在巴掌大小的天地中,坚持富有灵性的纯手工制作,每年的面花模子产量大大小小只有300块。他将传统质地较硬的梨木改良为柔软、细腻、光滑的椴木,为的是下刀更深。传承中也有创新,既为大饭店创作铁狮子、大寿桃、老鼠驮元宝等大型面花模子,也创作当地人喜欢的皮皮虾、梭子蟹及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小羊、小猪等造型。

  时代在变迁,不变的是黄骅面花沉淀了绵延百余年的浓浓乡愁、妈妈味道和童年期许。

+1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楚卿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大连:花灯扮靓金石滩
大连:花灯扮靓金石滩
守好铁路线 春运保平安
守好铁路线 春运保平安
“00后”乘务员的首个春运
“00后”乘务员的首个春运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郑州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郑州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549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