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题:让战“疫”更有底气!科技界瞄准新型冠状病毒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记者陈芳、董瑞丰
“摸底”疫情实况、追溯病毒来源、优化防控举措、启动疫苗研发……与疫情赛跑,除了“白衣天使”,还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
他们让战“疫”更有底气!
“义不容辞” 院士冲在一线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疫情蔓延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向公众发出紧急呼吁,自己却“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
84岁的他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老院士倚靠在高铁餐车座椅上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刷屏”,让许多人“泪目”。
“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疫情蔓延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提出,“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李兰娟曾在非典、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中作出重要贡献,也是此次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之一。
疫情发生后,中国工程院启动应急反应机制,组织侯云德、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徐建国等40余位院士专家通过综合研判,提炼形成防控策略、疾病诊治等多条重要建议。
“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中国工程院动员和号召相关院士积极参与到这一艰巨的战役中来,发挥科技领军作用,未来还将组织院士或院士团队人员参加第一线的指导组。”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说。
紧急攻关 疫情防控更科学
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变异的?传染和致病的规律是什么?如何研发有效治疗药物?要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科研攻关。
“疫情防控有两条主线,一是防控和诊治,二是科学研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说,对新型冠状病毒这样一种新发病毒,需及时科学研判疫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相关科技领域都迅速行动起来!病毒溯源、传播途径、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重症病人优化治疗方案、快速疫苗研发……多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已经启动,正在为疫情防控和诊断治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北京,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对外发布。在上海,科研人员列出一批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活性天然产物和中药。在全球,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正加紧相关疫苗研发和抗病毒药物试验。
“有了科学研究的成果,才能形成疫情防控的核心生产力。”王辰说。
吃“定心丸” 组成战“疫”最强智囊团
多位工程院院士近期主动在媒体上发声,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和科普工作,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防护知识、解读疫情最新进展,回应民众关切,给疫情中焦虑的群众吃下“定心丸”。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原所长徐建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加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提出科学对策建议,组成战“疫”最强智囊团。
动态评估适宜的国家和地区卫生应急响应级别,及时作出调整决策;持续准确判断疫情状况及趋势走向;尽快在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推广聚合酶链式反应病毒检测(PCR法),快速确诊患者;加强对参与救治医护人员的保护;更加注重中医药在一线治疗中的作用……专家进行科学研判,提炼重要建议。
1月26日上午,中国工程院紧急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李晓红说,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专业性作用,持续研判疫情动态变化,及时为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决策提供科学专业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