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2月11日电 题: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加油——江西抗疫保供企业复产按下“快进键”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李兴文 余贤红 郭强 吴锺昊
企业生产一线也是战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广大医护人员“逆行”的同时,江西一批批医护用品相关企业排除万难恢复生产,开足马力释放产能,工人轮班作业日夜奋战,医疗物资被源源不断运往抗疫一线。
以最快速度复工复产
大年三十,肖红兰是在车间度过的。
她是南昌市朝阳医疗保健用品公司的员工。春节前一天,已放假在家的肖红兰接到公司领导电话:“疫情严重,口罩告急,我们要以最快速度复工复产。”
当天下午,肖红兰就赶回了公司,和同样接到通知返岗的同事一起调试机器。第二天下午,公司恢复生产。
5万只、10万只、15万只、20万只……公司口罩日产量不断增加。“我们满负荷运转,以最快速度把口罩送往一线。”该公司负责人说,“虽然大家都很累,但没人叫苦,因为都知道,多生产一个口罩,前线就多一份保障。”
春节期间,在江西海福特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00多名工人放弃休假,加班加点,一套套防护服从这里被送往各大医院。
疫情发生后,得知医护人员的防护服紧缺,公司紧急调整生产,订购了一批原材料,在政府帮助下从园区服装企业调来40名员工,所有缝纫机全部用于防护服生产。
“过去,我们的防护服年产量才三五万套,现在我们一天就要生产1500多套。”这家企业负责人说。
疫情紧急,生产赶进度,严把质量关,员工加班加点。
已是晚上九点,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灯火通明,拆装、焊装、涂装、总装等一条条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工人忙碌。
作为救护车生产企业,疫情发生后,江铃集团接到上千辆来自各地的救护车生产订单。从正月初一开始,公司就成立应急生产小组并进入生产状态,许多工人提前返岗。
“平时一辆车下线最快也要20天,这次我们平均用时不到10天。”江铃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为了保证质量,加班加点是常态。不少人更是吃在厂里、住在厂里。”
截至2月5日,江铃集团已向全国7个省份发送53辆救护车。
向着一个目标全力以赴
速度背后是主动作为。
在江西永修云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让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经开区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办好运输通行证明,发放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确保“开年即开工”。
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疫情防控物资采购企业,得知该企业急需采购资金,江西省工行迅即启动绿色通道和信贷应急流程,仅用1天时间,就通过信用贷款为该企业提供了1.21亿元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
江西博美斯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在复工生产过程中,企业的采购、送货等事项受到疫情期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影响。一旦原材料供应不上,企业很可能面临停摆。
生产不容懈怠。了解情况后,江西南昌小蓝经开区立马组织相关人员帮忙协调物流企业。“我们立即与园区内一家物流企业取得联系安排运输车辆。”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经济发展部部长蔡进彰介绍说,当晚10点,货车连夜开往苏州和昆山把企业急需的无纺布等原材料运回。
同时,江西积极强化金融支持和原料供应保障。据江西省银保监局统计,目前江西18家银行机构已为47家有需求的重点应急防控物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贷款余额累计达39亿多元。
江西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0条政策措施火速出炉,从融资支持,到“一对一”蹲点帮扶,全力加强对疫情防控物资企业扶持。
凝聚力量共克时艰
“某公司有一批口罩要紧急出货,急需十几名志愿者。”
2月6日,在江西省德安县青年志愿者应急队微信群,得知有企业急需人力帮助,12名拥有医疗用品生产相关从业经验的青年组成一支青年突击队,紧急集结到达该公司,在厂门口通过体温检测后,正式成为企业“新员工”。
他们的加入,让这家企业的口罩生产量从日产10万只提升到20万只。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这支青年突击队的紧急支援,增强了我们复产保供的信心。”
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截至2月9日,江西省重点调度的各类口罩企业日产量212.7万只,综合产能利用率达122%,1月26日到2月9日累计产量达到2048万只,不断投放到疫情防控一线。
此外,众多企业慷慨捐赠。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加油!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战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