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社区党委书记侯兵:一刻不放松,当好守门人
新华社记者鲁畅
“第一组走访社会单位有没有新增复工人员,第二组查是否有今天开始营业的单位,第三组继续排查外地返京人员情况……”13日一早,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的安华里社区居委会服务大厅内,社区党委书记侯兵正在给社区工作者和街道“下沉”参与疫情防控的干部安排工作。
紧张而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侯兵眼里充着血丝。从春节前一周至今,她和14名社工全部停休,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忙到后半夜,索性就在会议室沙发上将就一晚。“要不是有你这个采访,我现在也在进行摸排工作。”侯兵笑着说。
“万众一心 坚定信心 科学防控 战胜疫情”,在居委会服务大厅正对面的墙上,一条醒目的红色横幅彰显着社区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大厅内,一块白板上画着疫情防控走势图,清晰地标明了每日筛查数据以及各楼门入户排查数量。
“截至昨天晚上,我们已经入户摸排了2037户居民,外地返京人员累计登记368人。”侯兵告诉记者,安华里社区共有22栋居民楼,2214户居民、82家社会单位,与安外社区同在一个区域,属于北京城区内较大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较为复杂。
老旧小区居民众多,疫情防控人力上自然捉襟见肘,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更是要反复上门做工作。针对这种情况,侯兵和街道干部一起创造了“六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防控体系、一张排查网、一张出入卡、致居民社会单位一封信、一个宣传喇叭和一个二维码。
“在入户摸排和登记工作中,我们会要求居民、返京人员扫二维码登记相关信息,便于后方整理更新。”侯兵说,社区工作者采用“包楼”“包户”方式开展工作,织起了细密的防控排查网,利用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6天就完成两轮入户摸排。“入户一方面是统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接触史,还要告知大伙儿注意事项和就医流程。”侯兵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安华里社区的7个出入口封闭1个,其余实现24小时封闭管理,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在职党员共同值守。居民通过身份登记后领取一张身份证大小的出入证,每次进出之前都要测体温,凭证出入,井然有序。
在侯兵看来,社区疫情防控水平明显提升是社区所有参与一线防控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她告诉记者,社区在职党员40人提出“请战书”,主动参与门前站岗;社工王静忙得“脚不沾地”,只能把家里7岁的孩子交给老人带,因为她的丈夫也以“双报到党员”的身份参与值守社区出入口……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神经末梢”,细节决定了成败。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侯兵手里一直握着一张写着几行字的半张A4纸,一问才知,这是侯兵自制的“工作备忘录”:大到社区内一家单位要捐赠一批防疫物资,小到小区巡逻岗的大喇叭需要换电池、有新的公示内容需要张贴……侯兵说,这些都是她在前一天晚上睡觉前写上的第二天的具体工作,“记性不好,就每天都写在纸上,不然睡觉都睡不踏实。”侯兵说。
拿着这张纸,侯兵忙碌的身影又开始在社区里穿梭。近一个月以来,她顾不上住在郊区身体欠佳的母亲,无法“兑现”周末照料母亲的“约定”;疫情防控期间,她的公公突然查出重病,照料老人的重担只能落在丈夫身上……
在北京,有着无数像侯兵一样的社区工作人员“逆行”上岗,冒着严寒值守在岗位上,推动防控举措落实落细、落地见效。“虽然每天的工作量不小,但与医护工作者的危险程度和辛苦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侯兵说,“社区防控一刻都不能放松,我们一定守住阵地,当好守门人。”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