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每天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查看前一天的疫情数字。确诊,重症,死亡,疑似,数字像冰凉的石头砸到心底,有时也会溅起点什么。
有一天,我想起了历史学家黄仁宇提出的“数目字管理”,黄先生将其视为一个社会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数目字管理”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概念本身有比较大的模糊性,传播过程中也遭遇了有意无意的误读。黄仁宇的本意是倡导“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
可是当你意识到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之后,“数目字管理”这个词就变得无比沉重。在抗疫中,微观上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与宏观上疫情防控的进展,正是通过数目字连在一起的。人们日夜企盼拐点的出现,那上面系着多少人的命运啊。
我们更知道,很多事情是数目字无法涵盖也无法解释的。
一个叫汪勇的武汉快递员感动了许多人,我是其中一个。大年三十,汪勇刷到一名武汉金银潭医院护士的朋友圈。做了一个小时心理斗争之后,他瞒着家人接了单。第一天,他就接送了十几个医护人员。后来他招募了二三十位志愿者,为医护人员解决了通行、吃饭、理发、羽绒服等大量的问题。
汪勇的故事里有一个细节:护士们的口罩本来应该4小时一换,但是她们坚持用6个小时再换,这样两轮下来就能省下来一个给汪勇用。
这是怎样一种精神,怎样一种力量。看到没有,数目字下的小人物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更是自我管理的主角。他们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克服险阻,创造奇迹。
汪勇是一座桥,他连接了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和其他愿意做贡献的志愿者、爱心人士。这个故事只是抗疫英雄谱的一个缩影。那些奔赴前线的医疗队,那些各行各业的默默坚守者,都是故事的主人公。
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每到危急关头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让大地重现勃勃生机。那一个个英雄,都那么平凡普通,他们也会害怕也会犹豫,但是一旦“入局”,他们便奋不顾身、一往无前。
作为一个向来以观察与写作为志业的人,我最近一直在想,除了记录自己还能做什么。这一次考验没有直接临到我头上,若有一天轮到我去做“一个小时的心理斗争”,我会做出怎样的抉择?站在岸边观看总是容易的,只有真正做出命运要求的那一跳,我们才能发现更广阔的自己。
在大数据当道的今天,“数目字管理”已经无所不在。但数目字看多了,我们反而能够认清,驱动时代向前的不是数目字,而是有血有肉、会爱会怕的人。
黄仁宇后来补充道:“《万历十五年》指出道德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能代替法律,但是从没有说道德可以全部不要,只是道德的观点应当远大。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扯上一个道德问题。”这番话依然不过时,那么何为“远大的道德”值得每个人深思。
我的答案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更勇敢,在日常中便勇于行动、勇于承担。力所能及干点什么,干活的时候可以免于无力感的追讨。然后逐渐扩大自己的能力半径,这样当考验到临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听从内心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