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2月23日电(记者冯国栋)在抗疫一线武汉火神山医院外,有一群特殊的“医生”。他们专门负责查找、解决输电线路的隐患和问题,在关键时刻为医院用电保驾护航。41岁的孙斯就是这样一位“电力医生”。
孙斯是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运检二班副班长。1月30日,200余名电力施工人员连续奋战100多个小时,率先为火神山医院通上了电。还没等建设者们离场,孙斯就匆匆赶到火神山医院的工地,接过了保障的“接力棒”。
孙斯的任务,是对医院的供电线路进行不间断巡线,涉及3条线路,跨越12个村庄,全程大约17公里。其中任何一条线路中断,都会影响医院正常运行。
孙斯和同事每天徒步10多公里,靠脚板,一步步走着巡线。有时他们还要徒手攀爬40多米的电塔检查。如果发现故障,在上面一待就是几小时。“平时走习惯了,不觉得累”。孙斯说。
但没多久,挑战也接踵而至。2月11日武汉发布12号《通告》,小区和村庄陆续封闭。
如何不干扰村民防疫,又能完成巡线?“要不试试无人机?”在同事彭锋建议下,巡检二班带着无人机来到了110千伏何文一二回线下试飞。
“节点温度12摄氏度,对地高度17米,线路运行正常!”彭锋报数据,孙斯记结果。试飞成功。
看着彭锋熟练操作无人机,孙斯非常羡慕。“作为输电运检室运检二班的副班长,我也要带头掌握应急处置能力。”这次试飞,坚定了他学好无人机的决心。
习惯了和扳手、锤子、安全绳索打交道,孙斯说,自己第一次飞无人机时,就像“大汉绣花”。“看起来很精密,怕一不小心就弄坏。”
每天结束巡线,他总会自学操作无人机书籍,熟记按键功能。他的无人机也越飞越稳。
一次,彭锋和同事来到了220千伏玉何一二回线16号杆塔下巡线。他从监视器上看到,远处的杆塔下有村民在活动,于是赶紧派人去查看。得知村民正准备烧荒,巡线工人立即进行制止,排除了安全隐患。
“抗击疫情是场持久战。学好新技术,效率能提高不少。”孙斯感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