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我们的名字叫“和平”——一线护士的“战疫日记”
2020-02-24 22:42:4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武汉2月24日电  题:我们的名字叫“和平”——一线护士的“战疫日记”

  新华社记者刘扬涛、李思远

  “到武汉抗疫的第20天,我们在患者口中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和平’。”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副护士长崔艳艳在她的日记中写道。

  从2月2日作为山西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的第一天起,崔艳艳把在战“疫”一线的所见所感都记录在了她的“战疫日记”上。翻开日记,她陷入了回忆。

  崔艳艳首先想到的是出征那天与家人分别的场景,在日记里她这样描述:“离别时,女儿的抱头痛哭,父母的哽咽难语,历历在目。这一夜,全家人彻夜难眠,难舍难分。但是作为医者,作为党员,在疫情面前,我必须要负重前行。”

  崔艳艳所在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武汉的确诊与危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刚到这里时,她的内心不免有些紧张。在2月5日的日记里她提道:“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患者,虽然穿着防护服还是有恐惧的心理。”

  不过,崔艳艳的焦虑很快被身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取代了。“我慢慢走近大爷,大爷说要喝水,我帮他倒好了热水,‘大爷,您慢点儿,别烫着’。”她写道,“大爷不停地跟我说着感谢。那一刻,望着无助的病人,我突然有一种心酸,他们被隔离在病区内,无法与家人团聚,更需要我们的关心。那一刻我不再恐惧,救死扶伤是医者的神圣使命。”

  由于进入隔离病区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并戴上护目镜,医护人员只能在防护服上写下各自的医院名称和姓名,作为辨认彼此的标记。崔艳艳和20多个同院“战友”一起在胸前写下“和平”两个大字,这也成了许多病人对他们的称呼。

  “和平,和平……”听到病人呼唤,崔艳艳赶紧来到40号病床前,因为头晕难受,这位老太太最近的情绪很不稳定,无论怎么沟通都不配合治疗,这让崔艳艳十分头疼,直到她偶然听到隔壁床的病人喊老人“婆婆”(当地人的一种称呼),崔艳艳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趁着休息的时间,崔艳艳抓紧学了几句武汉方言。“婆婆,要听医生的话,大家都在帮助你。”崔艳艳用蹩脚的武汉话劝着病人,没想到真起作用了。老人不再喊叫,在配合医生测血压、服用降压药后,情绪慢慢平复了下来。

  “我意识到,患者需要的不仅是身体的治疗,更是心灵的关怀。”崔艳艳在那天的日记里写道。

  3床的患者常常因为孤单而哭泣,崔艳艳一有空就陪她聊天。“总是看到你衣服上写的‘和平’,还没问过你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患者有一天突然问她。

  “阿姨,‘和平’是我们医院名字的简称,全称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我们医院有74年的历史,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我们医院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治、参加过抗击非典救治……”崔艳艳滔滔不绝地回答。

  “原来这个‘和平’真不简单啊。”阿姨望着崔艳艳说,“虽然看不到你们的脸,但我会永远记住‘和平’这个名字,记住为了我们的‘和平’而舍身奋战的你们。”

  “抗疫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就是冲在前线的‘士兵’。疫情不灭,我们不退。”夜渐渐深了,崔艳艳仍在日记本上奋笔疾书:“关爱、互助、付出、守护,我想这就是‘和平’对于我的真正意义。”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钱中兵
我们的名字叫“和平”——一线护士的“战疫日记”-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2112562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