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菇农赶工记
2020-02-26 15:57:0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重庆2月26日电 题:菇农赶工记

  新华社记者王金涛、伍鲲鹏

  对很多人来说,花菇只是一道美味菜品,但在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它却是许多农民收入的依靠。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影响了花菇的生长期,抓紧生产是当下一件紧要事。

  2月24日,在修齐镇家园村,村民们把制作好的花菇菌棒放到旁边的小车上,并对菌棒数量逐一清点。在另一边轰鸣的制棒机前,戴着口罩的张国珍和其他村民在花菇扶贫车间生产线上正忙得不可开交。

  “因为要赶工期,最近几天特别忙,本来制作菌棒的工作在半个月前就应该做完,但前些日子因为疫情不能复工,现在只能加班加点干了。”张国珍说。

  疫情发生以来,城口县仅有2名确诊病例,而且超过20天未出现新增病例。2月19日,城口被重庆市政府划为低风险区县,生产生活正逐渐回到往日的节奏,修齐镇的花菇生产也回归正轨。

  作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国珍一家有四口人,以前两口子东奔西跑只够勉强吃饱饭,日子过得很拮据。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上学费用成为全家最大的负担。为解决张国珍们的问题,城口县按照“集中财力,重点扶持”的原则,致力于发展扶贫产业,并安排贫困户等农民在扶贫产业涉及的加工车间、农场务工,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劳作实现产业脱贫。

  经过5年探索,花菇成为修齐镇最具代表性的扶贫产业。2019年全镇共发展花菇菌棒100万袋,带动了全镇9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致富,预计今年实现产值超过1100万元。

  在装满花菇菌棒的温室大棚里,修齐镇花菇产业负责人陈正兵说,这里每个菌棒产量都能超过一公斤花菇,每公斤新鲜花菇的市场价格平均12元左右,供不应求。此外,在这里务工的村民除了有工资收入,还能通过产业分红获得更多收入。

  “分红1000元,年终奖1000元,再加上每个月务工的收入2000多元,全年光是我自己就通过花菇赚到了两万六千多元。”张国珍说。

  受疫情影响,目前花菇生产的农时已延误半个月,物流和上游原材料成本也有所上涨,但政府和企业的承诺以及更加稳定的工作,驱散了笼罩在张国珍们头上的阴影。

  “本来觉得复工后我的收入会受到影响,没想到因为人手不够现在每天的工资还涨了。”张国珍说,“唯一让我担忧的是,工资开这么高,以后企业能不能撑得住?今年年终的分红会不会下跌?”

  “其实这些第一时间复工的人员是没必要担忧的。虽然成本有所上升,产量也有所下滑,但销路没问题,市场价格也坚挺,只要我们加快赶工,种花菇的收入就不会受多大影响。”陈正兵说。

  在完成了制作菌棒的工作后,吃完午饭的张国珍又来到了分拣车间继续工作,虽然面前小山一样高的花菇菌棒让她的工作看似一时半会儿很难做完,但她紧张忙碌的动作已经说明,这条花菇开出的脱贫路会越走越宽。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詹婧
菇农赶工记-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62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