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2月26日电 题:这些养猪大户的信心何在?——双重疫情下的安徽生猪大县稳产扩产记
新华社记者王圣志、姜刚
“我现在养了1500头猪,已经长到70多斤,再过三个月就能出栏了。”安徽省寿县三觉镇张岗村养猪大户李新说,尽管面临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但我有信心养好猪。”
李新的信心源自哪里?25日下午,在离李新猪舍约1000米的防护栏外,李新跟记者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养猪经历。
“我从2012年开始养猪,养三年亏两年,从2015年开始,我和温氏公司合作,走上‘公司+农户’的道路。”李新按照公司要求投资建设猪舍,猪苗、饲料等由公司提供,公司回购生猪,他可以获得每头猪200多元的稳定收入。
为了抵御猪瘟疫情,李新在猪圈外设置了四道关卡。“平常我进去时要洗澡消毒,不允许其他人进猪圈。”他说,安全防护是第一位的。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政府开设绿色通道,饲料运输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在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寿县,像李新一样走“公司+农户”道路的养猪大户有50多位,他们已成为稳定生猪产能的生力军。
在规模化养殖方面,一些大型畜牧企业不仅发挥生猪生产“稳定器”的作用,还推广了生态化养殖模式。
记者在寿县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的种猪场看到,这里的污水经氧化塘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粪便收集发酵制成有机肥。
“一期种猪场总投资1.2亿元,仅环保设备投入就达1000万元。”公司负责人李培一说,“一期种猪场于去年12月竣工投产,目前存栏基础母猪4000头,后备母猪约3000头,待满负荷生产后,每月可出栏不低于1万头商品猪苗。”
“寿县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4个月出现恢复性增长。”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波说,截至2月上半月,生猪存栏33.21万头,环比增长0.15%;能繁母猪存栏3.18万头,环比增长1.92%。预计今年年底,生猪存栏量将恢复到2018年水平。
在生猪大县安徽省霍邱县,从事构树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模式正在兴起,安徽宝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代表。
“这段时间,我们投资100多万元进行生物安全防护,包括圈舍改进、消毒用品使用等,同时跟合作单位签订生产协议,实行订单生产,保底收购。”公司总经理王敬利说。
这家公司成立了院士工作站,依托院士团队的支持,制定了生物饲料生产流程、养殖标准等。“用构树饲料喂猪,能提高免疫力和食品品质;生猪粪便通过发酵还田,保证构树的快速生长,形成种养结合。”王敬利说。
今年,宝楮公司的生猪出栏量将从去年的7000头增加到1万头,与养殖户合作的订单生产从3000头增加到4万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养猪户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春季补栏热情非常高。截至2月23日,霍邱县生猪、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增长1.2%和4%。
生猪产能加速恢复,离不开扶持政策的推动。
霍邱县提高生猪保险保额,将能繁母猪的保额由1000元/头提高到1500元/头,也将降低育肥猪投保门槛,给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寿县将扶贫与发展养殖产业相结合。“政府用扶贫资金与大型养殖企业按一定的出资比例合建扶贫养殖小区,建成后交给公司管理,优先安排贫困户合作养殖实现脱贫。目前在建的有56个养殖规模1800头的猪舍,建成后可实现年增产生猪近20万头。”寿县副县长施性平说。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全省生猪期末存栏1249万头,环比增长1.7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28万头,环比增长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