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2日电 题:火神山有个“红孩儿”——记火神山医院“红区”护士陈燕红
黎云、贾启龙、刘远桥
陈燕红是个川妹子,爱吃牛油火锅,说话爽朗,笑声更爽朗。个头不到一米六,长着一张娃娃脸,到哪都风风火火。
闺名有“红”,性格似火,陈燕红给自己取了个微信昵称叫“红孩儿”。
2月6日,“红孩儿”进驻火神山医院。陈燕红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名护士,在原单位的时候是护士长,来武汉后把“长”字去掉了,成为一名“红区”护士。
陈燕红性格开朗,再忙都能听见她的笑声。穿上防护服后,没地方放对讲机、体温计,她用布做了一个简易小挎包,上面写着“火神山”“红孩儿”,还画有名牌商标,蹦跶在病房里,感觉自己是“最靓的妞”。
3月2日,火神山医院“红区”护士陈燕红(左)为患者加油。新华社发(钟玲 摄)
在火神山医院,陈燕红有位“一对一”的患者,她叫他甘叔叔。甘叔叔66岁,刚入院时做了几次CT检查,双肺多呈毛玻璃样改变——这是新冠肺炎病情危重的典型症状。甘叔叔心里觉得康复无望,整天不吃饭,精神更是不好。
陈燕红就在那时接手甘叔叔所在病房。每天上班,陈燕红都要做一件事:跟甘叔叔手拉手聊天。她会在甘叔叔的病床前弯下腰,双手握住甘叔叔的手:“相信我!”她反复说、每天说,同样的姿势、同样的话。
陈燕红还会给甘叔叔讲笑话。她其实不擅长讲笑话,老是别人没笑,自己先笑个不停。
这样聊了10多天,甘叔叔的饭量越来越好,话也越来越多。得知甘叔叔最喜欢喝银耳汤,陈燕红想方设法给他弄来。有一次,她换完防护服来到病房,见到甘叔叔的瞬间才发现银耳汤不见了,下一秒,整个病区的对讲机都响了起来:“啊呀,我的银耳汤落在外面了!”很快,战友帮她把银耳汤拿了进来。
这样一个风风火火、真真实实的“红孩儿”,不仅甘叔叔瞧见高兴,大家都喜欢,一听到她脆脆甜甜的声音就知道“红孩儿”上班了。
但36床李阿姨却跟“红孩儿”急了眼。
那天中午,陈燕红刚给几十名患者发完午饭,气还没喘匀一口,又进入病房挨个给大家测体温。李阿姨不高兴了:“‘红孩儿’你出去,等大家吃完饭把口罩戴好,你再进来。”
陈燕红嘴上答应着,脚步却没停,又朝着下一个患者走去。
“你给我站住!”李阿姨声音拔高好几度,直接追上陈燕红,把她推出了病房,关上了门。
站在病房门口,陈燕红听见李阿姨对病友们说:“咱们没戴口罩的时候,很容易传播病毒,别让‘红孩儿’她们进来,她们还年轻,感染了咋办。”病友们表示同意。
总是笑嘻嘻的陈燕红,鼻子一酸。“我眼泪马上就流出来了,但突然想起穿着防护服不能哭,哭了面罩要起雾,生生又憋回去了。”陈燕红说。
3月2日,火神山医院“红区”护士陈燕红为患者检测手指血氧饱和度。新华社发(钟玲 摄)
其实,来火神山医院之前,陈燕红并不是感染科的护士。2002年大学毕业后,陈燕红一直在妇产科工作,从护士到助产士,她亲手将几千个婴儿接生到人间。
来武汉,陈燕红没告诉自己的父母女儿。可7岁的女儿古灵精怪,时不时地会提醒她:“妈妈,如果你去武汉了,一定告诉我,我得去保护你呀。”
“我这个‘红孩儿’肚子里全是火,正好与病毒决一死战。”陈燕红说。这一次,陈燕红的工作从迎接新生命转变成护理老年患者。科室里大多数患者年龄超过60岁,80岁以上的好几个。
这也不是陈燕红第一次参加紧急医疗救援行动。2008年汶川地震后,陈燕红随医疗队进驻灾情严重的北川,在帐篷医院里工作了两个多月。
此时此刻,比起刚到武汉时陈燕红瘦了10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