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无私的爱”和“感恩的心”
2020-03-04 07:43:41 来源: 人民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三封感谢信背后的爱与感动——

  “无私的爱”和“感恩的心”(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医护与患者往往素不相识,因为这场疫情,他们的生活有了交集。医生救治患者,患者感恩医生。于是,一封封感谢信寄出。这些信大多来自患者和家属,也有的是医生写给患者,字里行间写满了爱与感动的故事。

  医生写给患者——

  “感谢你们与我们并肩作战”

  “你们选择来院隔离和治疗,克服了诸多困难,你们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他人生命的承诺,本身就是英雄的行为。我们感谢你们的积极配合,感谢你们的支持理解,也感谢你们与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打败共同的病毒敌人!”

——医生孙双涛

  这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医生孙双涛写给患者的一封感谢信。

  对于这封信,孙双涛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医生和患者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战友关系”,必须彼此信任。就像他在信中说的这段话:“在你们眼里,我们是医生,你们是病人;而在我们心中,我们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新冠病毒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现在一下班,孙双涛就不时在患者群里发信息叮嘱“战友”:“一天下来很辛苦,大家早点休息。以良好的作息早日战胜病毒!”患者很快就有回应,有的发个“好的”表情包,有的说“等会儿睡”,还有的发一张很萌的“睡觉啦”的表情包。在孙双涛看来,这更像是一个相互关心的“战友群”。

  线上“键对键”,线下也要“面对面”。作为心理学研究生,孙双涛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也经常“察言观色”。一次值夜班时,孙双涛发现一位60多岁的老人唉声叹气。老人身体很弱,家人又不在身边,心里怕挺不过这一关。

  孙双涛就特意留心,一有空就找老人聊天,“我们是解放军,都是您的亲人,来这就是照顾您的,您肯定没事。”聊着聊着,老人眉头就舒展了。在老人眼里,“这些人真好,跑来跑去的,自己孩子也未必做得到……”

  一来二去的交流,让患者找到了家的感觉,彼此间相互照应帮衬。有的主动打扫卫生,有的帮忙拿东西,还有的提出要捐一些口罩。病房里时不时还能传出一些笑声。

  年龄最小患者的家属写给医护——

  “守得云开见月明”

  “感谢杨帆医生对我家宝宝无微不至的照料,感谢您的全身心投入……感谢儿童医院各位白衣天使的辛苦付出!你们挽救的不仅是一条小生命,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向你们致敬!”

——患者父亲周先生

  2月21日,出生仅17天的女婴笑笑从武汉儿童医院康复出院,周先生两口子激动地写下一封长信,感谢医院医护人员的付出,“从一开始的担心、焦虑,到现在满足、高兴,一家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家笑笑出生时七斤六两,现在不到满月就十来斤了。”3月1日,周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笑笑是新冠肺炎患者里年龄最小的,确诊时出生仅5天。

  由于母亲产前CT显示双肺有磨玻璃样阴影,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武汉儿童医院为笑笑做了两次核酸检测和CT检查,结果呈阳性、双肺纹理增粗,确诊罹患新冠肺炎。周先生和妻子得知孩子的检测结果,“我们俩都很崩溃,痛哭了好几天。”

  让他们稍稍放松的,是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用电话、微信告诉他们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治疗过程。“医生很负责,也很耐心,一直很体谅我们家长的心情,经常安慰我们。”周先生说。

  “住院期间,我们给予密切监护和对症治疗。”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曾凌空介绍,笑笑感染指标不高,所以没有使用抗生素;但是因为存在心肌受损,使用了一些营养心肌药物。另据了解,笑笑是足月儿,未出现其他合并症,康复过程比较顺利。

  曾凌空表示,医护人员24小时监护笑笑的生命体征。因为孩子太小没有表达能力,所有临床表现的发现,全部依赖医护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持续细心的关注。

  住院10多天后,笑笑核酸复查结果(间隔24小时)均为阴性,症状、体征和复查胸片均正常,符合出院标准。住院期间,笑笑还长胖了,“一顿可以吃80到100毫升奶,是个胃口很好的小朋友。”曾凌空说。

  周先生说,现在笑笑“吃得香睡得好,很爱笑,睡着了有时候也会笑几声”,“等疫情过去了,我们要带着孩子再去感谢医生!”

  重症患者家属写给医护——

  “危难显大爱,风雨见真情”

  “危难显大爱,风雨见真情,正是你们的真情关爱与无私付出,给了患者希望与勇气。作为一名新冠肺炎感染病人的家属,我怀着感谢之情、感恩的心向你们深深地鞠上一躬!说声:谢谢!”

——患者家属张红燕

  1月10日,患者陶先生因发烧住进了协和东西湖医院感染科,住院3天后,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院方决定紧急转入ICU病房。

  1月14日,武汉风雨交加,从传染科转移到重症监护室只有短短600米,但患者因呼吸困难、挣扎躁动,行进困难。科室主任袁海涛不得不用力按着他,雨水混杂着汗水流进了他的护目镜,打湿了他的防护服,第二天,袁海涛开始发烧,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此后的20多天里,尽管自己病情加重呼吸困难,袁海涛仍不忘跟患者的主治医生保持电话沟通、远程看病。“他说不出话了就用手机打字,研究我老公的病情治疗方案。”张红燕回忆。

  在昏迷的20多天里,陶先生因合并了罕见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需要使用比较稀缺的抗生素,当时医院没有,市面上也买不到,副院长周静便想尽一切办法调药,又组织3次专家会诊,诊疗药物多管齐下,患者终于苏醒。

  最近几天,陶先生开始日渐康复,照护他的护士长和护士们又给他擦洗、剪头、刮胡须。“她们把自己喝的牛奶让给我老公,甚至下班回家亲手熬米汤送给他喝。”张红燕说,是医护们的无私真情,才让她和家人能重新团聚。(记者 李龙伊 付文 韩鑫 孙国强、吴浩宇参与采写)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頔
“无私的爱”和“感恩的心”-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5658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