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3月5日电 题:不畏春寒竞风光——抗疫中的山西经济发展图景
新华社记者赵东辉、晏国政、梁晓飞
惊蛰至,寒尽春生,万物竞发。
一个月增加近7亿吨煤炭产能支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率达到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4万余名驻村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连日来,山西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初春的三晋大地铺展着蹄疾步稳、迎难而上的“好风光”。
不涨价的能源暖流
“进来几趟车?”“现在一道进车1列。”
“优先调往华能武汉电厂。”“收到!158列现在发往华能武汉电厂。”
在山西潞安集团高河煤矿装车队的控制台内,类似的指令每天都要响起几次。装车队队长郝晓光说,一个多月来,这座煤矿在没有商定合同价格的情况下,已往武汉发运煤炭10多万吨。
去年底,由于对2020年长协价格存在分歧等原因,多数煤电企业未签订煤炭采购合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部分电厂、钢厂一度库存告急。
疫情发生时,正值煤矿春节放假,山西959座煤矿只有56座维持正常生产。2月1日,山西省能源局紧急发文,要求坚决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工作。山西省应急管理厅也通过远程视频调度、微信群等开展远程监管,将“面对面”审批改为“键对键”服务。一个月内,全省500多座煤矿相继复产,产能从2亿多吨快速提升至9亿多吨。
在山西焦煤集团马兰矿井下400米智能工作面,记者见到综采二队队长卢闫满时,他正带着七八个工人忙着检修无人采煤设备。受疫情影响,原本85个人的综采队四成多矿工缺员,他们把“四班六小时工作制”改成“二班十二小时工作制”,保证产量不减。
一列列满载“乌金”的重载列车驶出太行山,充足的煤炭供应有力地稳住了能源市场。疫情期间,不少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但3月2日发布的中国太原煤炭综合交易价格指数显示,山西煤价不仅没有上涨,环比还下跌0.04%。
危中寻机,谋求弯道超车
复工首日,山西电机公司就接到一张500万元的订单,再加上部分年前的订单需要完成,企业生产压力不小。经过太原市入企服务“突击队”积极协调,原材料供应问题得到缓解,产能快速恢复。
“每一个小时都不能浪费。”山西省工信厅副厅长马运侠说,山西九成以上县市区属于低风险地区,全面复工复产成为抗疫新战场。各级干部下沉一线,包联帮扶企业,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防疫物资是复工复产的基本保障。仅用10天时间,曲沃县一家生产烫伤膏和面膜的企业就成功转产N95级医用防护口罩。在短时间内,山西口罩日产能由0增至40万只;防护服企业由0增至8户,满足省内需求的同时,每天支援湖北1万套。
“复工不是‘重启’,也是一次转型机遇。”山西祥和岭上农牧开发公司董事长张宏祥说。得益于在线业务的探索,一过正月十五,他经营的餐饮公司就在网上率先复工,通过美团、天猫等平台售卖生鲜和半成品菜,每天销售额近万元。
一些传统行业企业也在加速触网。半个月前,灵石县兴利煤化工公司旗下的洗煤厂第一次用上在线物流系统。总经理吴滨波说,过去发货要打电话联系司机,结算运费时要拿着一沓子货票逐一核对。现在司机在App里抢单,运价透明,在线结算更及时。
通过简化审批、跟进服务,山西一半以上的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开复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到97.6%,均远超近年同期水平。同时,四成以上中小企业开复工,95%以上大型超市和连锁便利店营业。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山西经济运行的活力不断增强,高质量转型步伐在危机磨砺中愈显铿锵。
战“疫”又战贫,“扶贫车间”开足马力
太行深处,春雪渐消,长治市壶关县南平头坞村的田野乡间热闹起来。十多天前赶回村里的第一书记颜士杰,一边动员村民加强防疫,一边忙着村里连翘茶合作社复工和旅游微信公众号的事情。“虽然还处在抗疫关键期,但发展增收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也一点不能放松。”他说。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重点省份,山西迅速打响战“疫”又战贫的两场硬仗。
2月2日,地处吕梁山区的偏关县久冠服饰“扶贫车间”紧急改行,开始生产加工应急口罩。目前已生产口罩33万余只,既保障了供应,也解决了13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贫困群众就业和农产品销售造成冲击。朔州、运城、长治等地开出专车、专列接送贫困人员外出务工,70余万斤、价值超过880万元的静乐土豆、右玉羊肉、中阳黑木耳等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借助“消费扶贫”销往阳煤集团。
山西70%以上的扶贫车间和80%以上的扶贫龙头企业已经开工。与此同时,将光伏扶贫收益更多让渡给贫困群众,通过保洁员、护林员、调解员等公益岗位带动23万贫困人口增收。
春寒料峭已向阳。2月下旬以来,山西4.1万余名驻村干部回到岗位开展驻村帮扶,对18个贫困县区的挂牌督战正在推进。一场紧锣密鼓的脱贫攻坚决胜战,在太行、吕梁山畔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