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2月物价呈现结构性变化 专家预计全年CPI前高后低
新华社记者陈炜伟、陈爱平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同比上涨5.2%,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
“2月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价格走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击,但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复工复产、保供稳价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有涨有降的结构性变化态势,CPI继续上涨但涨幅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说。
结构性变化首先体现在物价中食品价格上涨较快,非食品价格相对平稳。
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9%,涨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45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5.2%,影响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是推升CPI的重要因素;鲜菜价格上涨10.9%,蛋类价格上涨1%,鲜果价格下降5.6%。
从更能反映短期情况的环比数据看,2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9.3%,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9.5%、4.8%和3%,涨幅有不同程度回落。
在赵茂宏看来,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较多,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
从供给看,各地不同程度实施了交通运输管控措施,部分地区物流不畅;人力短缺造成物资配送难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
从需求看,受“居家”要求与“避险”心理等因素影响,有的居民出现囤购行为,部分地区出现抢购方便面、肉制品和速冻食品等易储食品现象,甚至波及其他食品,助推价格上涨。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保供稳价措施,各地高度重视“菜篮子”商品供应,积极畅通物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这都有利于平抑短期物价。
与此同时,非食品价格涨幅温和。数据显示,2月份,服务价格环比由上月的上涨1%转为下降0.2%;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服务价格环比微涨0.1%,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8%和1%。
“2月份,因疫情防控,部分商业和服务网点停止营业,一些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也受到抑制,供需均有收缩,价格基本稳定,部分项目价格甚至下降。”赵茂宏说。
专家分析,疫情会对部分商品价格产生阶段性影响,但不会引发物价全面持续上涨。2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说,疫情期间需求上涨、供给受限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较快,支撑CPI处于高位。但核心CPI明显回落,反映整体需求偏弱,后续物价上涨压力并不大。
“从总供给看,国内工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市场供应充足,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说,考虑到今年上、下半年的翘尾差距较大,全年CPI大概率呈前高后低走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立坤认为,生猪存栏量初步企稳,预计猪肉价格对2020年CPI的“贡献”前高后低。综合考虑疫情和猪肉价格影响,预计上半年各月CPI同比涨幅将在相对高位徘徊,下半年涨幅将逐步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