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3月11日电(记者罗羽)33岁的林燕飞终于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了。
“往年都是正月初九上班,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晚了差不多一个月。”戴着口罩、坐在工位上忙活的林燕飞说,扶贫车间2月28日复工复产后,她就报名上岗,还把婆婆也叫了过来。
林燕飞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思源小区的搬迁群众。她所在的扶贫车间,是当地政府2017年引进小区的三家企业之一,专门从事服装和玩具生产。自3年前搬到小区后,在扶贫车间的工作收入就成了林燕飞一家的大半经济来源。
“我老公常年在广东打工,我在家照看3个孩子,平时就靠在车间上班挣钱。”她说,在车间上班一个月工资约2000元,有了这笔收入,日常生活也就有了保障。
思源小区有搬迁群众225户、828人,其中一半人口常年外出务工,另一半人口常年在小区居住,需要获取收入维持生活。林燕飞工作的扶贫车间的负责人姜春秋介绍,自复工复产以来,车间目前已有在岗员工40多名。他们还在开展招工宣传,以让更多的搬迁群众和贫困群众上岗就业。
安顺市生态移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邹德美介绍,安顺全市有8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搬迁群众18801户、82104人。截至3月5日,安置点共有61个扶贫车间,其中复工复产的有46个,用工超过了900人。
在安顺市城区东北部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社区,30多名工人正在一家生产航空耳机的扶贫车间内工作。车间所属公司安顺启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晓华介绍,复工复产两周以来,车间已逐步进入正常运转状态,接下来将吸纳更多搬迁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彩虹社区有搬迁群众1295户、6088人,扶贫车间将成为疫情后吸纳就业的一大主力。“扶贫车间及时、有效复工复产,既有助于推动剩余贫困人口在今年脱贫摘帽,又能保障已脱贫群众生产生活稳步提高。”姜晓华说,公司力争短期内将上岗员工数量提升接近车间满负荷运转时所需的160名左右。
49岁的社区搬迁群众刘洪对车间及时复工复产感到高兴。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她在家待了一个多月,“钱袋子都吃空了。”她说,“不过现在有班上,有收入,心里也就安稳了。”
战“贫”干劲足,战“疫”不松懈。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扶贫车间依然严控人员进出登记和体温检测。“我们每天给车间消毒,为员工发放口罩,测量体温,尽量安排他们分散工作。”姜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