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3月17日电 题:闭环管理,又严又暖——上海浦东“防输入”隔离点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默玲
“在这里能认识各地回来上海的人,能帮助到他们,挺好的。”杨佳伟是上海浦东新区老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剂师,如今作为浦东一集中隔离点值班医护的他,在结束了第一轮14天的值守后,又主动申请留了下来。说起原因,这位“90后”却只是简单的一句“照顾好刚回家的人”。
上海作为重要航空枢纽之一,浦东国际机场近日防控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压力陡增,在浦东新区这样的集中隔离观察点一共有18个。
“120将转运6名隔离观察人员过去,请做好准备。”下午2点多,杨佳伟所在的隔离点接到通知后,一份隔离人员名单也一并传了过来。这个隔离点是由酒店临时改造而成的。
来自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潘红芬,拿出一沓已经裁剪好的纸,和同事一起比照着名单把房间号用标记笔写在纸上,然后撕下一条条透明胶带粘在桌沿,“这张纸回头要粘在房门上方便识别人员身份,这些隔离人员也是舟车劳顿了很久,我们提前把工作准备好也能尽快让他们歇下来。”
1小时、1小时、又1小时……原本通知3点到达的观察人员,直到下午6点多才被送到。测体温、消毒、填写身份与医学信息、签署承诺书、发放告知书之后,隔离人员很快逐一被带送至房间,一路上医护人员不断安抚道:“有任何问题你就打电话给我们,不要着急,先安心住下来。”
“这种情况时常发生,毕竟机场道口把关检查得严一些不是坏事,只是隔离人员可能相对等待的时间会比较长,我们也理解他们的情绪。”潘红芬说,“一回上海就被送到陌生的环境隔离14天,他们不安、焦虑情绪的出口只有我们。”
一位从韩国回来的女士,因为正处于孕期情绪很不稳定,潘红芬特意送了一瓶免洗手消毒液,并告诉她:“若是感到焦虑,就涂一点消消毒,我姓潘,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专属医生,有需要就打我电话,我第一时间过来帮你。”这位孕妈的焦虑也在医护人员的关怀下渐渐得以疏解。
“对于隔离人员而言,他们能信任依靠的人就是我们了。”杨佳伟介绍说,一天两次的电话询问与体温测量、一天两遍背着五六十斤的消毒液进行楼道消杀、一日三餐的定时配送,小到孩子们上网课要用到的纸笔,大到长期服药者进口药物的紧急配送……一个隔离点400多人的共性与个性的需求,都汇总到隔离点21位医护和4位保洁人员的身上。
即将解除隔离的一位从意大利回国的女士说:“我在这里生活得挺好的,最辛苦的还是这些穿着防护服没有一刻休息的医护团队,我只能看到非常表面的一部分,在这么复杂的隔离工作的背后,一定有我不知道的更多人的付出,真的很不容易。”
在隔离点,很多日常在这里变得有难度。医护人员不止是无法上厕所、喝水,戴着两三层手套拿起一张薄薄的纸、解锁一支隔离区专用的触屏手机都显得分外困难。一天24小时四个班次,两个医护组轮替,每一个医护每一天都要忙12个小时左右,吃住在隔离点,即使同城也无法见到家人,这一切都是为了“照应好刚回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