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3月20日电 题:用信心和汗水擦亮国家外贸“大名片”——“世界超市”浙江义乌复工复产一线扫描
新华社记者马剑
滴答、滴答、滴答,商贸领域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义乌时间”率先开启,成为全球抗疫斗争中的一抹亮色。记者日前随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浙江组在被称为“世界超市”的浙江省义乌市走访时看到,义乌市场实行一系列精密智控举措,复工复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经营户和采购商对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有多大?一个较为通俗的说法是,每个摊位停留三分钟,每天逛8小时,走完需要一年半。这样一座联系着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与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的小商品城选择在2月18日率先分批开市,其背后是浙江人的精细和胆略。
“我们借鉴上海进博会管控经验,对市场实行封闭式单元管理。”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文阁介绍,按照“标准化、准入制、禁止性、巡查制、信息化”要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扎实推进精密智控举措。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进场人员均需提前通过“义信购”小程序进行申报,凭健康码和身份证测温后方可入场。市场里随处可见双语提示,每位采购商进店时需扫描商铺的“义信购”二维码,确保了行为可追溯。
“中央推出的帮扶政策享受到了吗?”“国外的订单受到哪些影响?”“复工期间员工能不能及时到位?”……调研组人员深入一个个商铺,在琳琅满目的货架间听风看雨问商情,仔细询问商品价格、供货需求等情况。
“我父亲就曾经摇着拨浪鼓鸡毛换糖。这个铺子我已经开了25个年头,是老经营户了。”55岁的虞玲利是土生土长的义乌廿三里人,靠一家小小的人偶工艺铺,把产品卖到了欧洲、美洲和东南亚。胸牌提醒着人们她的另一个身份“义乌市场网格长”。她说,店铺门口这条街都归她负责,每天要给周边20多个店面的经营户测体温。
虞玲利略微沙哑的声音透着一股子乐观劲儿。“意大利客户来信息说要推迟订单,我说完全理解,还用我们非典的经历鼓励他。”她指了指货柜上的一款中式娃娃,“日本的客户很喜欢,订单都排到6月了。”
被称为国民经济“毛细血管”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人员的主力军,也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受影响较大的群体,而返工难是其中重要的构成。
深知“人回来”重要性的义乌,在全国率先开启了“抢人”模式,先后派出44个工作小组,分赴河南、安徽、江西、云南等地引人招新,通过专车、专列等形式帮助企业员工尽快返义。“3月14日起我们还开始为湖北中低风险地区人员开通返岗班车,加快湖北籍员工返工返岗。”义乌市委书记林毅说。
21岁的回族姑娘郭燕就是返义专车的受益者。她2019年6月从老家宁夏来到义乌,成为一名家居销售,读书时学过的一点阿拉伯语此时也派上了用处。今年3月初,郭燕毅然选择跨越大半个中国返回浙江。“就想着早点回来工作,疫情终归会过去吧”。
这个略显腼腆的姑娘不知道的是,过去半个多月以来,有超过1000名阿拉伯语翻译被义乌市政府从2000多公里外的甘肃、宁夏等地陆续接回。
据义乌市外办统计,1.5万名常驻本地外商中,约60%是阿拉伯客商;在2019年全年入境外商中,阿拉伯客商占42.3%。一位义乌当地干部说,每一位阿语翻译的到来都意味着不止一家商铺的“激活”。
记者采访了解到,受疫情影响,义乌市场海外订单减少并不多,主要受限于国内复工复产进度慢,许多供货跟不上而影响出口。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地政府出台包括政策性融资担保在内的多项政策,为应对疫情财政累计支出超10亿元。“疫情虽然让我们面临困难,但是政府出台的系列帮扶政策让我们企业很有信心。”商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军算了一笔账,该公司近两个月仅税收就减免200万元左右。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各市场人流和客流双双创出春节后新高,市场整体开门率93%。
在这座“点石成金”的城市,每一个方寸之间的店铺背后都联系着千千万万个体“无中生有”的梦想。“只要付出努力,钱总是可以慢慢赚的,疫情控制好了才是最大的幸福,你说对不对?”虞玲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