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22日电 题:李晓莉:在“红区”战位展示“速度与激情”
贾启龙、黎云、李永飞
“救人如作战,胜负分秒间。快出一秒,就多出一份救治胜算!”个头娇小、短发齐耳的李晓莉,说话如蹦豆、走路自带风。入伍31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6年的她,执行过国际维和、玉树抗震、舟曲救灾等重大救援任务。
战“疫”期间,作为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每天都在“红区”这个特殊战位,上演与死神赛跑的“速度与激情”。
一次,李晓莉在查房时发现85岁的郑大爷生命体征平稳,却目光呆滞。她叮嘱当班护士“务必多留意”。
果然,晚饭时分,郑大爷并发症急性发作,血钾骤减,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到56。李晓莉结合医嘱紧急施救。静脉补钾、高流量供氧、通知重症病房插管准备……一连串救治操作,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作为护士,关键时刻要有与死神掰手腕的本事。”李晓莉曾在外科、呼吸科、传染科、发热门诊等多个科室工作过,经历过数千次的急救,梳理出了一系列“护理宝典”:高龄患者防跌倒猝死、高血压患者防昏迷、呼吸道疾病防气管堵塞窒息……
一天,李晓莉刚出“红区”。值班护士赵巧梅就用对讲机紧急呼叫:“34床高奶奶意识不清,已昏迷。”穿上防护服再进病房已来不及。李晓莉判断:老人年过八旬,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症可能是由血压升高所致。
“判断脉搏、呼吸和瞳孔对光反应,抓紧测量血压,打开移动工作站,我们视频对接!”李晓莉沉着冷静地“隔区”指挥。
“老人脉搏、呼吸都有,收缩压超过200。”听完病情报告,李晓莉心里有了底,随即视频指挥施救:吸氧、心电监护、口服降压药和速效救心丸……40多分钟后,老人转危为安。
出征武汉前,李晓莉已上报退休,但她仍带着科里的护士集体递交了请战书。在全科室护士中,她年纪最大,也最拼。她给人的印象就是:“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红区”,李晓莉从建章立制抓起:各种规章制度上墙,标准要求一目了然;重点工作逐日提醒,头绪再多不打乱仗;重症患者列出“清单”,因症施策“专案护理”;逐人逐项“量化评比”,奖优罚劣激励争先;设立“督导栏”,针对问题逐条逐项“挂账销账”。
不久前,医院考核评比,李晓莉所在科夺得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规范管理等多项第一。
“对待患者,不能直接叫床号。”考虑到“红区”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压力,李晓莉作了这个“特殊规定”。
胡阿姨春节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不幸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入院时心情烦闷。李晓莉称她为“大姐”,每天都和她聊聊天,并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
“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胡阿姨烦闷的心情逐渐舒缓下来,病情也好了不少,她还成天鼓励其他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王奶奶身体康复了。出院前,李晓莉和王奶奶告别。一进病房,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就要出院啦。走之前,就想看你一眼。”
“王奶奶,一会儿我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后,要注意以下事项……”李晓莉叮嘱了一番,将王奶奶送出大门。
送走王奶奶,病房里又迎来了一名患者。检查身体、询问病情……李晓莉又开始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