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首尔3月24日电 题:通讯:再忍忍,一切都会过去——韩国东山医院医护人员还原抗疫30天
新华社记者田明 耿学鹏 李相浩
在韩国启明大学附属大邱东山医院老院区,诊疗部长金真焕疲惫地坐在应急处置中心内。从2月下旬大邱新冠肺炎疫情急速恶化开始,他已经高强度工作一个多月了。
东山医院老院区是当地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医院多位医护人员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讲述他们一个多月来与疫病抗争的点点滴滴。
突发:诊治大夫只有4人
2月21日,被韩国媒体称为“超级传播事件”核心人物的31号新冠肺炎患者确诊仅过去3天,金真焕就得到消息,自己所在院区被指定为“新冠肺炎患者地区重点收治医院”,随之而来的是如潮水般涌入的病患。
几乎也是从这天开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零新增”将近一周的韩国宣告失守。疫情以大邱和庆尚北道为中心迅速蔓延,确诊患者人数以三位数速度飞快攀升。
作为整个门诊部医疗人力和物资调度的统筹负责人,面对挤爆门诊的病患,金真焕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为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我们给当时正在住院的各科室病人办理出院转院,腾出近240个床位。”
大邱当时已累计确诊3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等待检测的患者不计其数。医院决定紧急启用院区内已废弃的病房,修整后收治患者。
“新院区建成后,老院区很多病房空置。现在这些病房设备老化、水电暖不通,根本不具备启用条件。我们只好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地施工改造,改造好一层,就启用一层。”金真焕说。
由于院区搬迁,老院区坐诊医生很少,专门负责传染病的医生只有两三人,再加上百人左右的护士队伍,就是这座“重点收治医院”疫情暴发时的全部家底。
对当时“惨烈”场面,从疫情之初一直坚持在一线的内科医生权泰亨记忆犹新。“刚开始,我们负责新冠肺炎诊治的大夫只有4人,诊疗体系也不完备,现场一片混乱。”而确诊病例短期内几何式增长,无论是医疗设施还是医护人员都难以妥善应对。
驰援:希望我的努力帮到他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韩国卫生部门统筹调配和媒体广泛呼吁下,韩国各大医院的医护志愿者,以及大批军队医护工作者分批驰援大邱和庆北地区,东山医院人力紧缺的局面开始缓解。
首尔峨山医院重症监护科护士权善姬是医疗支援队伍中的一员。“我刚到时最突出的感受是,重症病房环境杂乱,病房内物品十分凌乱。”权善姬套着笨重的防护服,佩戴硕大的滤尘呼吸器,一边照料患者,一边整理监护病房。
问及是什么令她坚持下来时,权善姬说:“每当看到那些患者孤零零坐在那里,周围又有状况很差的重症患者,可以想象,他们正经历着怎样的煎熬。希望我的努力可以帮到他们。”
经过院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努力,医院的病床和医护有了着落。据了解,截至23日,东山医院老院区床位增至465个,重症监护病房数提高到20间,负压隔离病房扩充到10间。
“来医院支援的教授级诊疗专家共有29人,医护人员超过200人。”目睹各方驰援的权泰亨言语间充满感激。“从各地赶来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迅速投入一线,为我们提供了极大帮助。”
金真焕说:“人手最紧张的时候,院里一名护士需要同时照料30名患者。现在,一名护士需要照料15名病患。对于那些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我们也有能力根据治疗需要,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三的特别护理。”
坚持:亮光在隧道尽头显现
韩国疾病管理本部2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韩国23日新增7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近7天内,韩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有5天低于100例,疫情蔓延速度明显放缓。
虽然现阶段东山医院床位仍处于高度饱和状态,但救治工作有条理,医护人员有保障,比最初时期已得到大幅改善。
谈到抗疫经验,权泰亨认为,除整个医疗系统快速动员外,还应归功于国民团结一心。他说:“正是很多个体的团结和牺牲精神,才换来今天的向好局面。”
想到疫情结束后,自己就能回归家庭和日常生活,已经每天十个小时、连续工作超过一个月的权泰亨疲惫中含着期待。
“我因为自身有被感染的风险,所以没办法和家人见面,一线医护人员有太多人都和我一样。”“我和家人每天都会通话,说得最多的是‘想你们了,再忍忍,一切都会过去’。”
隧道尽头,亮光已显现。坚持,一切都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