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题:聚焦部分滞鄂人员顺利返京情况
新华社记者吉宁、李伟、徐海波
26日,2趟搭载着500余名滞留湖北人员的列车停靠在北京西站。此前一天,北京滞鄂人员返京工作已正式开启,当天829名旅客经铁路由鄂返京。根据铁路等部门数据,目前滞鄂待返京的有近20万人。
这些返京人员履行了哪些手续?他们返京途中的防疫措施如何?到京后会如何分流管控保障防疫安全?新华社记者就此走访了京鄂两地现场。
返京履行了哪些手续?
记者了解到,有返京需求的北京滞鄂人员,首先要通过线上申报。在微信或支付宝中通过“京心相助”小程序,填写个人相关事项,选择返京方式、返京意向等信息。申报信息经审核后,返京人员将收到短信反馈;也可通过“京心相助”小程序中,查看审核结果和“返京服务证”。
湖北十堰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委吴新胜介绍,为做好在十堰的北京人员安全有序返京,由十堰市公安局牵头,与政府相关责任部门联合行动,对在堰北京人员和需返京人员持有健康码“绿码”进行“双审核”,依托“京心相助”小程序进行信息即时核查反馈。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目前滞留在湖北的2万多名北京师生中,在京没有固定居所的,待北京发布开学通知后再安排返回。
记者了解到,为避免返京人员在机场与入境人员交叉感染,目前返京方式主要为铁路点对点专列和公路自驾。
如选择通过铁路返京,湖北省有关部门会组织通过审核的人员到指定的专列车站,与铁路部门完成人员、责任交接,返京人员在进站或登车后办理购票手续;专列抵京后,由铁路部门与北京市在站台完成人员、责任交接。未来列车将根据申请回京人数数量继续加开。
通过审核人员还可选择持健康码“绿码”、身份证自驾返京。沿途公安、交通检查站将逐人逐车核验,对无上述凭证人员,将予以劝返。非京牌车辆须按要求,提前网上办理进京证。
返京路上如何保证安全?
记者了解到,近几日湖北进京列车除在个别站点办理上车业务外,其他沿途站点停靠但不办理业务。
发车前,所有乘客均须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筛查,凭健康码“绿码”进站。上车时,每一节车厢的乘客都由一名工作人员举牌带队进入车厢。
记者发现,列车运行途中,餐车暂停集中就餐,乘务员为乘客提供“送餐到座”服务。车厢中预留隔离席位,座位之间根据情况,适当分散就座。
在湖北十堰等地,记者看到铁路部门在客运站的进站口、出站口等醒目位置张贴海报、公告等,提醒出行旅客戴口罩、核验健康码。同时动态保持候车厅、卫生间、站台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洁,每天对电梯间、卫生间、会议室、宿舍、车库、车辆等公共区域和楼梯扶手、门把手、公共按钮等公共设施进行预防性消毒。
在进京终点站北京西站设置专用站台,重点站区设置专用集结点、专用通道、专用停车场。北京西站党委办公室主任宋婷婷说:“抵达北京的返京人员经由专用的通道、专用的出站口单独测温后出站,全程与其他的普通旅客没有交集。”
到京后人员如何分流安置?
日前,记者跟随海淀区接返组体验了已返京人员接返全流程。
北京市各区级转运组工作人员接到返京人员后,会先进行体温筛查,然后安排统一乘坐专用车辆前往集中分流点。到达区级分流点后,返京人员下车到自己居住地址所属的街镇登记点进行核实信息,然后被再次引导到各街镇安排的转运车辆。随后,各街镇工作人员将返京人员运送至各自居住的社区,与社区方面进行人员交接,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将返京人员送回家中开展居家隔离。
记者估算,海淀区第一批返京人员从下车到完成街镇分流大约耗时80分钟。
北京海淀区总协调小组负责人介绍:“转运的全流程,都安排医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体状况的询问,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的情况的,进入独立的区域予以妥善照顾。”
据悉,符合居家观察条件的返京人员,居家观察14天。对于不具备居家观察条件的,政府部门安排有集中观察点。
怎样保证隔离观察效果?
陈蓓表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滞留在湖北的北京人员服从防疫工作大局的需要和相关防疫工作措施的要求,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抗疫,为湖北、北京乃至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离鄂通道打开,返京人数渐增,返京人员的日常生活如何保障?社区防疫效果如何保证?
在北京的西城区、海淀区等地,记者走访发现,在返京居家观察和集中观察的时间里,社区和物业的工作人员会提供代买菜、取快递、清理垃圾等工作。为做好封闭工作,避免双方近距离接触,部分社区对居家观察人员家门采取安装智能门磁、贴封条等措施,并利用远程监控系统掌握居家观察人员的动态。
第一批返京的周女士,现正在住处经历为期14天的居家观察生活,此前她已滞留黄石近2个月。
“我是提前一天得到可以回京的通知,当时特别高兴。回京整个过程十分严密,列车工作人员对我们很照顾,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提前和我对接好了,居家观察期满,我会争取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周女士说。
北京海淀区总协调小组负责人表示:“预计滞留湖北人员返京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做好万全准备,同社区、物业等做好交接,实现闭环管理、平稳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