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首都机场T3-D的卫士 记首都机场公安局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突击队副队长路涛
透过布满雾气的护目镜,隐约能看到他那双密布血丝的眼睛和浓重的黑眼圈,说话时嗓子也是嘶哑的。
为了严防疫情输入,他已经在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处置专区连续工作1个多月。
他就是首都机场公安局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突击队副队长路涛。
自3月10日起,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D区(以下简称T3-D)被划为国际航班停靠专区。入境流程频繁变化和航班量骤增,让T3-D的安保工作压力巨大。
3月9日,T3-D正式成为处置专区的前一天晚上,首都机场公安局紧急选调了40名民警组成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突击队,为专区提供警务保障。路涛被任命为突击队副队长。
接下任务,他一边实地踏勘、疏导人群,和相关单位商议工作流程,协调警务工作方案,规划固定执勤点和流动巡逻岗的位置,一边为队员寻找临时宿舍、配备生活用品。
路涛和同事们3小时一换班,24小时有人在岗。他笑着说,这不是按时工作,而是按需工作。
每天,他处理完T3-D航站楼里的警情,都要到凌晨4点。回到警务工作站后已经疲惫不堪,困了就在警车里打个盹。
像一个不停的陀螺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还在家里过年的路涛突然接到局里通知,要求在大年初四晚上8点前回到北京。接到通知后,路涛立刻改签机票,回到工作岗位上。
随着当时国内疫情形势的不断加剧,公安民警纷纷投入到防疫一线。
T3-D原来是国内航班到港区,随着国际航班到港的变化,海关、边检、急救部门的入驻,旅客下机到离开的流程,路涛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来熟悉。
为了使这支临时组建的突击队更有战斗力,路涛需要尽快制定队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后勤保障等流程。
3月15日,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所有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进港航班全部被调整到T3-D。
“从每天大约10个航班、1500名乘客,到每天40多个航班、7000名乘客,我们感到保障压力巨大。”路涛说道。
真正的挑战才开始。
“除了进入T3-D区执勤,我们还会安排警力在楼外备勤。因国际航班24小时到港,所以我们是全天候执守。”路涛表示。
每次民警换班时,路涛都要到警务室监督民警穿脱防护服,每次都要将近1个小时。
耐心疏导到港旅客
国际航班落地后,海关检疫部门会登机对旅客进行筛查,将有症状的重点旅客提前带下飞机,转运至医院。
“回国旅客在经历十几、甚至二三十个小时的飞行后,每个人都身心疲惫。遇到滞留时,情绪容易激动。我们要第一时间去做安抚、劝导和解释工作。”路涛说道。
这时,路涛总是站在与旅客沟通的最前面,高声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防止踩踏,让大家配合工作,尽早回家。
同时,他还要将旅客的情况报告给公安局指挥中心和航站楼现场的指挥机构,与各方抓紧协调流程调整,尽快转运旅客。
路涛回忆道,有一天早上6点多,一批留学生从国外回京,滞留在机场。他迅速走到玻璃墙边,隔着玻璃用手机和他们交流。
“他们把自己的行程、一路上的见闻告诉我。还给我看他们发的微博、朋友圈,里面也写着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路涛说,当看到这些时,连续加班带来的身心疲惫也得到了最好的缓解。
半个多月见女儿两次
突击队民警在应对疫情带来变化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下机流程的变化,很多旅客弄不清自己行李如何提取,都会求助于民警。
这些旅客中,很多都是独自在国外留学回京的学生。当他们的家长来机场接孩子,因不了解机场里面的情况,又联系不上孩子时,只好报警,值班民警就会帮助他们一边确认孩子的状况,一边安抚家长的情绪。
3月20日,一名独自乘机归国的14岁男孩在T3-D航站楼。原来这个男孩是下机时体温筛查异常,一直在安置区等待。
路涛了解得知,男孩是从伦敦飞北京,经莫斯科转机,由于路途遥远,经历了很长的飞行时间。“我自己也有孩子,他一个人在那儿真是为他担心。”直到目送120救护车将男孩接走,路涛才转身离开。
“从3月10日到现在,只回家见了女儿两次。家人虽然担心,但也很理解和支持。”路涛说道,“闺女1岁10个月,很可爱。回家之前我给她买了小礼物,就怕回去她不理我,结果她见到我就不停地叫爸爸。真好,她没忘了我!”
路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自己从警校毕业后就来到了首都机场公安局工作,至今整整10年。这次抗击疫情算是他遇到的最大考验,面对的不仅有处理警情的压力,还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自3月23日零时开始,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始发客运航班均须从天津等12个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到3月31日,首都机场T3-D到港的旅客逐渐减少。
虽然政策调整大大缓解了首都机场的疫情防控和保障压力,但T3-D专区治安秩序维护和人员转运的安全保障工作仍在继续,路涛的忙碌也仍未停歇。他和首都机场的民警们始终坚守在那里,守护着旅客的安全。(记者 梁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