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线上学科教学昨天启动。图为初三学生上午在家观看空中课堂数学节目。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原标题:本学期剩余教学计划分线上学习和返校上课两阶段完成 本市中小学线上学科教学昨启动
依据校历,春季学期还有13周教学计划,分为线上学科教学和返校上课两阶段完成。昨天起,北京中小学春季学期进入新阶段——线上学科教学启动。伴随着市级、区级课程陆续上线,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各校教师们通过重组课程,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努力为学生们提供丰富选择。
重组课程分类教学
部分内容必须线下教
从4月13日至恢复到校上课,为线上学科教学阶段;第二阶段从到校上课至7月12日。
同样的课本,分成线上和线下两段教学,还要实现无缝对接,不少学校的解决办法是“重新拆分整合知识点”。“整合的前提一定是基于对学科内容的‘解构’,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拼盘。”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各学科都将知识点进行分层赋级,并由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制定教学计划,指导教师实施。
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既有小学也有初高中部。高中学段的毕业年级优先满足语文、数学、英语等高中必修课程中基础骨干核心课程课时;高二年级则优先满足选考科目课时;高一年级增加2020年夏季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科的课时。小学学段,满足道德与法治、科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时。
部分学校还明确了必须线下教学的内容。比如十二中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科学类学科,学生的分组实验及学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创新实验,设置成“必须线下进行”等级,坚决不用视频、课件等替代学生的观察、探索过程。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中的“戏剧单元”“科学单元”部分课程被定为“必须线下进行”等级,这是因为“戏剧单元”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语文特色活动,需要场地、语言表情的运用、学生间协作、表演展示的情境化教学,最适合线下完成,而“科学单元”与生活联系紧密,适合开展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参观活动,以学生探索为主要内容,老师的知识传授任务较为次要。
精简课后作业
“健康作业”人人有
依据北京市教委的要求, 小学生每天在线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天,每节课不超过25分钟,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
但很多学校都不约而同地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健康作业”。
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的小学生们已经收到“健康作业”——每日如实填写居家健康自测表。窗边远眺、保证每日睡眠10小时、早晚刷牙等成为“打卡”项目。老师还请家长当“助教”,指导孩子进行健康管理。
例如用眼,学校建议:学生上网学习每30至40分钟让眼睛休息10分钟,远眺放松、闭目休息,坚持每日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老师建议孩子们:“能用电视不用电脑,能用电脑不用Pad,能用Pad不用手机,减少近距离视屏对眼睛的伤害。”市教委也建议孩子们,“如果你的智能移动终端、智能电视具备投屏功能或者有投屏设备,可以将小屏幕上的课程无线投屏到电视大屏幕上使用,保护视力”。
崇文小学等学校也给学生们布置了自测视力、身高、体重的“健康作业”。
一六六中学的学生们还自己主讲“健康课”,通过展示食物的热量,倡导同学们科学健康的“吃+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该校博雅健康中心还配备了测试体脂百分比的仪器,欢迎同学们回到学校后体验。
学生线上学习
教师随时支援
线上学习有问题怎么办?教师随时支援。
延庆区教委发出倡议,各学校继续实施“导师制”和“一米家访”,老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大峪中学分校老师马雯提示学生可以多与老师沟通。延庆一中还给学生们安排了“居家自习”课,“新的阶段我们的学习节奏更紧凑了。老师也会随时帮我们调整学习的节奏,‘自习课’可以帮我们适应节奏,提高学习效率。”该校高三学生卫雯振说。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给老师们布置了一系列“思考题”——要思考目标是否清晰,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让孩子掌握什么知识;要思考教学计划,13周内要学习多少内容,按什么样的节奏来走;要思考教学的实施,如何吸引学生来学,要注意吸引学生学习不仅靠技术,更要靠艺术;要思考评价问题,每天如何布置作业,如何考试;思考管理问题,怎样建立学习小组,发挥小组的作用,要发挥好年级组、班级和导师的作用。
“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要重视师生互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比如老师利用晚上家长下班后的时间,通过微信和学生交流。”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说,线上的优势要充分发挥, 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北京市教委要求,要按照市级统筹、区级主责和学校具体落实的分工,根据学情教情变化灵活优化调整教学,努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高三开学期间错时上下学
各班错峰作息 减少跨班来往
昨天,北京市教委明确,开学后,学校实行相对封闭的班级管理措施,错时安排校内各班级作息时间,在入校离校、课间休息、用餐、如厕等环节加强管理,减少学生跨班级交叉来往。同时,高三年级开学期间,城区学校及本区内学生原则上不住宿。
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
师生员工在到校和离校的途中要坚持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各校要允许早到校的学生进校,下午放学后静校管理落实相应管理要求。
师生入校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发热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学校。学校在校门附近要通过设置一米线、临时观察点等,分散校门口待检人员。
开学后,学校将严格控制访客,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内一律不准会客。外来人员确需入校的,应安排专门人员陪同,做好登记和防护措施。
学校要通过划定家长等待区、实行错时上下学等方式,避免人员聚集。家长在接送学生时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即接(送)即走,不聚集停留。
学校各种活动、召开会议等优先采取视频方式,现场会议应减少参会人数、缩短会议时间、加大座位间隔、保证会场通风。不组织大型聚集活动。
可拆分班级小班教学
开学后,教室内人均间距要保持1米。市教委表示,学校可以通过拆分班级、现场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小班教学,保证教室内人均间隔符合规定。体育课教学应避免聚集性和接触性体育运动,充分利用运动场地,加大人员间隔。
高三年级开学期间,城区学校及本区内学生原则上不住宿。远郊区、跨区招生学校确需安排住宿的,宿舍内人均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每间宿舍不超过6人,寄宿学生在校期间不得外出。
开学后,教室、自习室、实验室等公共教学区域地面每日消毒两次。实验室除常规消毒外增加每日1次设施内外喷洒消毒。市教委明确,学校内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不少于3次。除特殊天气情况外,教室、办公室应保持开窗通风。原则上不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校园公共区域分布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日专人清理,清理前用消毒剂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封口处理。
出现疑似病例按规停课停学
在校发现有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腹泻和腹痛等可疑症状人员,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如学生出现症状,学校第一时间通报学生家长,并按相关规定及应急预案进行安排处置,就近送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师生员工家庭及密切接触人员出现症状,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并居家隔离观察。
校园内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根据教育、卫健、疾控部门标准和机制,采取按班停课、按校停课甚至停学等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市教委要求,疫情发生期间,对于家人、亲密关系人、自己患病、疑似病例或者有密切接触史需要医学观察的师生员工,学校要关注其心理状况及变化,必要时请求权威心理应激及援助部门给予适当心理援助,有病情人员应按照心理危机事件转诊就医。对未能及时开学的师生员工,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同时,学校要组织学生、教师、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面向学生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公共卫生知识普及课。面向教师做好开学期间卫生防疫、疫情防控、应急心理辅导等工作培训。面向家长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开学工作。(记者 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