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4月15日电(记者韩朝阳、任卓如)当乘坐大巴行驶在武汉市,透过车窗看到空荡荡的街道,让张丽霞一阵心疼。那一刻,张丽霞仅有一个念头:我要帮武汉做点什么。
张丽霞是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2月24日,她作为河南首批心理援助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尽管从医22年,但面对未知的病毒,张丽霞有点忐忑。2月23日接到医院通知,她第一个报了名,但当天晚上却迟迟无法入眠,她清楚地记得和老公相拥,他的眼泪静静淌到了她的脸颊。
“但我知道自己必须去。”张丽霞和29名战友匆匆奔赴“战场”。
抵达武汉后,张丽霞和同单位的3位医生被派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在这里,医护人员、确诊病例、康复驿站的隔离观察人员都是她们的服务对象,线上线下心理问诊是她们的职责所在。
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当走进病房对患者进行心理查房时,张丽霞每一个举动都仔细斟酌。“心理治疗中眼神交流很重要,但戴着护目镜,患者很难看清我们的眼神。”张丽霞说,“这时候我们就用肢体动作,竖大拇指、举拳头、比心,每一个小动作都会给他们心理支持,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干预效果。”
在武汉的36天,张丽霞和同事们碰到过各种各样的患者,有情绪偏激的老大爷,有烦躁焦虑的住院患者,也有心情抑郁的老奶奶……面对他们,心理医生唯有依靠“专业”和“耐心”进行心理治疗。
对隔离观察人员进行心理评估时,张丽霞碰到过失去老伴的阿姨,63岁的老人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但开口聊天后再难掩心中的悲伤。“打完招呼,阿姨突然说‘天塌了’,然后开始讲述自己和丈夫的生死别离。”张丽霞当时愣了一下,便站在那静静地听她讲。“心理干预,需要患者通过讲述宣泄情绪,接受亲人去世的现实,然后我们再帮她寻找心理支撑,这位阿姨的心理支撑就是儿子和小孙女。”前后三次心理干预,老人的情绪逐渐好转,这让张丽霞倍感欣慰。
“有病人恢复得很好,却不敢出院,整晚不睡觉,一直敲值班医生的门,胡思乱想,觉得自己是不是复发了,想要复检。”和张丽霞同去武汉支援的心理医生赵鹏辉说,这类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对疾病过度敏感,需要通过心理干预让他们安心配合治疗,恢复健康,同时保障医院的救治秩序。“如果有病人好不容易救治好了,却因心理问题再丧失‘生’的勇气,那该有多遗憾。”赵鹏辉说。
患者的鼓励和笑容是张丽霞工作的动力。一次心理查房时,张丽霞碰到一位处于康复期的阿姨,见到医生,阿姨不停地诉说心中的感谢,坚强乐观的话语感染了大家。临别之际,阿姨提出和医护人员合影,定格的影像中,她围着大红围巾为医护人员点赞。张丽霞在3月22日的日记里写道:“工作累了,本来今天不想写东西,想到这个阿姨,我要记录下来,她给了我们力量。”
离开武汉之际,一位一直接受线上心理干预的患者给张丽霞留言:“好妹子,感恩你在我最难熬的日子里搀扶着我渡过难关,说句谢谢,实在太轻,我会铭记在心,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我们是一辈子的好姐妹!”
在张丽霞看来,这位大姐的留言就是心理医生奔赴战“疫”前线的意义所在,为身陷疫情中的人群寻找一个心理支点,在他们心中点亮一盏希望之灯,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