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4月17日电(记者吴子钰、包昱涵)近期,辽宁省援鄂医疗队休整期陆续结束,队员们即将重回医疗岗位。为期14天的休整期中,在抗“疫”一线奋战了数月的医护“战士”们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力争以最好的面貌返岗工作。
援鄂期间,繁重的医护任务和巨大的健康风险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而言,是对情绪管控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双重考验。朝阳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吴艳华还清楚地记得刚刚入驻重症病房时的感受:“入驻第一个星期,重症患者病亡率比较高,当时大家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医护“老兵”们在抗“疫”中尚且感到过彷徨无助,对于很多“90后”医疗队队员而言,赴鄂抗“疫”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参与如此规模的医疗活动,一些经历在他们心中更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出发援鄂前,我只是通过新闻简单地了解了当地情况,等到进了病区才真切地感受到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锦州市中心医院的医疗队队员丁宇琦说。
援鄂期间,1998年出生的丁宇琦随队支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据她回忆,院区收治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由于肺部感染而呼吸不畅。为了使患者们保持最佳的呼吸姿势、同时保证一部分患者的吸氧需求,丁宇琦几乎一刻也停不下来。
面对这些和自家孩子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朝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韩永艳总是感到很心疼。“有时候,身边年轻的医生护士们对自己要求太高,面对病情危重的患者,会产生‘我做得不够好’的错觉,尽管很多时候这并非他们的责任。”韩永艳说。
“大家都说医疗队的队员们是医护英雄,其实英雄的盔甲下藏着的都是一颗平凡人的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哲说,医疗队队员们在援鄂期间长期保持高强度工作和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在休整期及时调节心态、清扫“心理垃圾”尤为重要。
结束援鄂以来,王哲充分利用14天的休整期,为一同休整的队友们做了多次心理晤谈,让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援鄂期间的心路历程,借此,让大家的心理压力得到舒缓。
在援鄂期间,丁宇琦和住在自己隔壁的队员成了好朋友,休整期恰巧又做了“邻居”。“晚上无聊的时候,我们俩会用拍墙的方式交流,闲暇的时候也会一起玩一玩她买来的积木。”丁宇琦说。战“疫”中培养出的友情,成了两个“95后”姑娘缓解压力的良方。
韩永艳托家人将自己的古筝送到了休整时所住的酒店,时不时地弹上一曲。“解压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听到琴声,心就能静下来了。”韩永艳说。
随着休整期陆续结束,援鄂医疗队的成员们也正在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