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4月22日电(记者孟含琪 颜麟蕴)四月下旬,江南柳绿花红,东北的吉林辽源却飘起雪花,气温骤降。
清晨,迎着风,71岁的闫勋友出发了。每天,他都沿着东辽河巡河,清理河道及两侧的垃圾。
老闫是自愿报名成为福镇街道义务巡河社会监督员的。
过去,东辽河畔没有巡河员。东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辽河的发源地,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城市河段水体黑臭,河道垃圾成片,污染严重。当地百姓不愿到河边去,认为“臭烘烘,到处都是狗屎和垃圾,宁可绕路!”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推进,“河长制”全面推行,为每条河流、湖泊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定科学的综合治理方案,启动45项污水治理工程,加大流域内水质监测密度,全面排查涉水企业,治理周边环境……2018年起,辽源市700多名河长统一行动,实现了域内治理保护全覆盖。
渐渐地,清澈的河水重现了,人们不再绕路而行,开始有了沿河散步、锻炼的人。
为了保护好这条珍贵的河及周边环境,除了环卫工人定时打扫外,当地还组织了义务巡河员队伍,一汽辽源制泵厂退休工人老闫成了其中一员。
巡河不易。3100多米的河段,老闫每天要走3个小时。果皮纸屑等生活垃圾,他要独自一人捡完。
起初,看到老闫早出捡垃圾,身上也蹭得脏兮兮的,很多人不理解他,邻居甚至嘲笑他。对大家的指指点点,老闫从不多做解释。
“我做的是有意义的事,不怕别人笑话。”他说。
老闫的行为引起一些人的关注,有人开始加入巡河队伍。
宋官德家住在东辽河畔。因一次意外他失去了一条胳膊,最难的时候,“想死的心都有”。尽管日子照样过,但他总觉得“没味儿”,缺少生活的意义。
一段时间,他每天散步时,都能看到老闫风雨无阻地沿河捡垃圾。从最初不在意到逐渐产生好奇心,有天,他主动开口问老闫:“老哥,你捡垃圾赚钱不……”
得知老闫义务巡河,没有事做的宋官德也想跟着尝试下。于是,两个男人开始结伴而行。没想到,宋官德一直坚持了下来。
“起初我就是闲着没事才跟着去,后来觉得巡河很有意义,就成了习惯。”他说。
再后来,社区河道管理员裴秀敏和老闫的邻居谷志财也加入了巡河队伍。老闫用铁锹铲垃圾,宋官德推着自行车运垃圾,裴秀敏拿着垃圾钳捡垃圾,谷志财拿着扫帚清理……四人配合默契,一边唱着歌一边做清理,渐渐成了河畔的另一道风景。
这几年,河畔修了平整的人行步道,来锻炼和散步的人越来越多,关注老闫四人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人会跟他们说声谢谢,有人主动帮忙干活,也有人送给他们手套等物资。
疫情期间,义务巡河小队不能出去捡垃圾了,可把老闫憋坏了。闲不住的他,每天在微信上为社区居民科普环保和防疫知识。
随着疫情缓解,如今,“巡河护卫队”又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