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开学即毕业、毕业就失业?疫情下,“毕剩客”的焦虑与破局
2020-04-26 10:35:41 来源: 半月谈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疫情中,在所有受影响的人群中,2020届高校毕业生可以说是最焦虑的群体之一。线下的宣讲、招聘活动都被暂停,“开学即毕业、毕业即失业”的惶恐让毕业生们无所适从。当下,“云招聘”已启动,但难适应线上面试、无法提前实习、企业招聘需求紧缩,许多毕业生无奈发出“我太难了”的呼声。

  在绍兴市上虞区人社局,上虞区用人企业和四川小金县务工人员进行网络专场招聘。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求职交流变成了比惨大会

  “迟迟没有面试通知,我的求职是开启了单机模式吗?”“早知春招如此难,秋招时我就不会挑三拣四了”“学校不允许外出实习,转正的机会就这么溜走了”“我更想哭,年前拿到的offer说没就没了”……在一个名叫“不做毕剩客”的微信交流群里,一些试图从春季招聘中突围的应届生们叫苦不迭。

  “求职交流变成了求职比惨大会,太让人喘不过气了。”在厦门大学读研三的小陈是该微信群中的一员。线下双选会取消,小陈的手机里下载了6个求职App、关注了一大堆招聘公众号、还加入了3个求职交流群。

  焦虑在这些寄希望于春招的年轻人之间传递,疫情将他们推至“开学即毕业、毕业就失业”的惶恐面前。搜索职位、修改简历、投递简历、反复刷新邮箱检查是否有新进展、在群里吐槽,成了不少应届求职者的宅家日常写照。

  对于另一名应届毕业生小林来说,当下求职最大的“苦”莫过于线上招聘中的视频面试环节。为了给面试官留下更好的印象,小林还特意在网上买了一款200多元的高清摄像头。

  远程面试当天,小林早早起了床,洗好头、化上淡妆、精心搭配了一套衣服,提前调试了家中的网络、布置好面试背景、和家人打好招呼以免中途被打扰……但等到视频连线时,面试官那头的网络出状况。“画面卡顿、语音延时,完全打乱了我的节奏。”小林认为,视频里自己形象不佳导致面试落选。

  一场考验心态的持久战

  “往年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面试了,但一些公司到现在连招聘岗位都还没放出来。”作为今年874万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员,湖南大学的小徐不断刷新着招聘信息,却发现企业并不着急招人。

  相比秋招,春招本就缩水了不少,疫情更是开启了春招的“困难模式”。

  ——招聘进度放缓,“金三银四”或将变成“金五银六”。“金三银四”本指每年三四月都会迎来的一波招聘热潮,然而延迟复工让不少企业春招的日程安排也相应推后。招聘高峰延后、简历石沉大海、HR“已读不回”,春招俨然成为一场考验心态的持久战。

  ——招聘方式转变,视频面试惹担忧。疫情防控期间,线上面试已成常态。小徐为自己的镜头恐惧症列出了几个典型症状:神情紧张、肢体僵硬、语言磕巴。有HR也对线上面试的效果表示担忧:应聘者的肢体语言细节、待人接物礼仪、临场反应能力都无法在线上得到全面展示。

  ——岗位需求减少,人才扎堆“大厂”。疫情冲击下,大中型和稳健型企业,凭借相对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成为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总监邓柳透露,今年校招收到的简历数量远超去年同期,“公司HR现在还需加班加点,算是幸福的烦恼吧”。许多小公司则已取消校招计划,“公司没有倒闭已是万幸,紧缩人力实属无奈之举”。

  与其被动焦虑,不如主动破局

  “你不积极求职,难道工作会上门找你吗?”毕业生家长冯女士说自己的孩子愁于找不到工作,整天“家里蹲”,在虚度光阴中陷入焦虑。对此,某招聘平台客户经理张慧玲指出,求职战线拉长,学生应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把等待期变为蓄电期。

  线上招聘方式在未来或将成常态。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连友教授提出,学校应积极培训学生线上应聘技巧。面对岗位缩招、僧多粥少的求职困境,李连友说,信心比岗位更重要,应届生可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求职策略。

  目前,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拓宽毕业生就业、升学渠道的政策和措施,如扩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应征入伍等招聘招募规模,扩大硕士研究生、专升本招生规模等。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辅导员程啸说:“其实岗位还是较多的,最近不少用人单位联系了我,关键是学生愿不愿去找、愿不愿去做。”他建议毕业生们要多尝试,不要眼高手低。

  “人难我难莫畏难,关关难过关关过。”华中科技大学小倪说,一位非典时求职的前辈告诉他,当年很多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梦遭到冲击,但后来一切都好了起来。在小倪看来,尽管就业压力空前,但现在有了比当时更为发达的互联网求职平台,因此主动寻找机会比被动焦虑更为有用。(张格)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成岚
开学即毕业、毕业就失业?疫情下,“毕剩客”的焦虑与破局-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5906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