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4月30日电(记者张宇琪)作为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指定“第一入境点”之一,天津机场成为承接分流国际航班量最多的机场,近一个月来上万名境外进京者从天津入境。国门线上,数百名白衣执甲的卫士,接力工作,昼夜奋战,筑起一道“外防输入”的严密防线。
4月23日12:40,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从巴黎飞往北京的CA934航班落地,这是天津承接北京分流的第40架入境国际航班。105名海关卫士严阵以待。
12:50,舱门开启,早已候在登机口的8名关员手持名单逆行而上。
“飞机打开舱门前,通过联防联控机制,登临组已经对机上旅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布控筛查疑似病例。”机场分流航班登临检疫小组组长孟东平说。
登临组登机后快速锁定发烧旅客,将有症状者、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与普通旅客分类处置。约20分钟后,旅客分类有序下机,海关逐一测温。分流组引导旅客分流接受流行病学调查,2个负压方舱同时采集标本。
当最后一名旅客坐上大巴前往集中隔离观察酒店,承接239名旅客的海关检疫工作完成,耗时不到2小时。
从3月中旬开始,天津制定针对入境国际航班的专项保障方案,400名海关卫士口岸大集结。截至4月29日,共有41架次首都分流国际航班在天津机场降落,天津承接了1万多名入境旅客的卫生检疫工作。
既千方百计确保防控严密,又想方设法方便旅客通关。天津海关实施“一机一策”方案,同时最大限度优化处置流程、缩短检疫时间。在一周时间内,就将检疫流程平均耗时从最初的4小时压缩到2小时左右。
“我们改进了工作方法,除400人左右的大飞机需要处置2小时左右,其他航班基本2小时以内就能结束。”天津海关卫生处副处长李力军说, “我们辛苦一点,旅客的入境体验就会好一些,同时也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在白衣“战士”中,人数最多的要数流调人员。当3架航班同时接受检疫时,近200人的“谈话大军”分列入境通道两侧,“望闻问切”,明察秋毫。在一场场阻击战中,流调这张网“筛”出了三分之二的确诊病例。
当旅客咽拭子样本快马加鞭转运至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卫生检疫实验室后,检验医师詹曦菁早已全副武装,只要穿上防护服,就是6到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战斗。
检测过程中,样本灭活是常规步骤。灭活虽能降低实验人员感染风险,但阳性检出率会相应降低。詹曦菁带头尝试在刀尖上跳舞,在可控范围内,全部样本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裂解和核酸提取工作,减掉灭活步骤,节省时间又提升阳性检出率。
归来和逆行,这条入境旅客的平安归途,从另一个方向看,却是海关关员们艰难的征途。
“17个小时的连续工作,10个小时套在防护服里”“‘云养娃’快一个月了,只能打打电话视个频”“她们坐在地上睡着了,手里还拿着单子攥着笔”“凌晨两点,一位洗消人员在行李传送带上睡着了”……微信朋友圈里,留下了关员们连续奋战的真实记录。
把一道门,护一座城,守一个国。战“疫”仍将继续,卫士仍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