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石山“牛仔”脱贫记
2020-05-01 15:46:0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南宁5月1日电 题:石山“牛仔”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黄耀滕、姚雨璘

  尽管中午天气闷热,戴着草帽的覃志宝仍手持镰刀急着赶到地里割牧草。“晚上要喂牛,它们食量可不小,要提前准备好草料。”覃志宝说。

  37岁的覃志宝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龙防村加辽屯村民。都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这里石山面积占比近89%,有“石山王国”之称。2015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84万人,贫困发生率26.64%。

  覃志宝告诉记者,他此前参加修路工程时,不慎被炸药伤到右眼,无法继续外出务工,精准扶贫开始后,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实现脱贫,覃志宝决定在村里发展养牛产业。养牛就需要种植牧草,覃志宝家里只有1.5亩贫瘠的石漠化耕地,但他有自己的打算。“牛放养在山上,耕地拿来种植牧草补充草料,定期送草上山。”

  第二年,覃志宝买回的4头母牛产下4只牛犊。半年之后,牛犊以每只近5000元的价格卖出,覃志宝初尝养牛“甜头”。住在隔壁村的岳父见他干得不错,把闲置的十几亩地全部交给覃志宝种植牧草,爱人的态度也从反对变成支持。

  2017年,都安县实施“贷牛还牛”扶贫产业项目,农业龙头企业把牛犊免费“贷”给贫困户,待牛可以出栏时再保底收购。这期间政府提供保险、金融和技术支持。

  覃志宝以类似合作社的方式帮一些贫困户“代养”牛,按比例进行利润分成。2019年,他“代养”的首批10头牛中有9头顺利出栏。“扣除成本,每头还有四五千元利润。”覃志宝说,其他贫困户也能从中获得几千元收益。这一年,覃志宝顺利实现脱贫。

  截至2019年年底,都安县通过“贷牛还牛”扶贫产业项目发放牛犊3.83万头,全县养牛规模从9.27万头发展到15万头,带动几十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过去几年,覃志宝已经卖出几批牛犊,但他把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到牛栏翻新扩建中。“我计划扩大养殖,争取养母牛10头以上。”他说。

  割完一捆牧草,覃志宝算起了账。“10头母牛,正常的话每年产10只牛犊,养半年后每头能卖七八千元,现在每只牛犊县里还补贴500元,加起来年收入能有8万元左右,爱人打零工每月收入也有2000多元,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成岚
石山“牛仔”脱贫记-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593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