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云南“95后”青年勇当边境一线防“疫”先锋
2020-05-03 15:20:0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昆明5月3日电 题:云南“95后”青年勇当边境一线防“疫”先锋

  新华社记者

  云南与老挝、缅甸、越南三国接壤,随着近期防控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输入压力增大,很多“95后”青年积极投身到战“疫”一线。这其中,有逆行的志愿者,有就地值守的大学生,也有冲锋一线的戍边民警。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进一步织牢边境疫情“防控网”。

  逆行,是志愿者的最美姿态

  22岁的周兰是云南师范大学老挝语专业大四学生,3月下旬,得知云南省勐腊县磨憨口岸招募抗“疫”翻译志愿者后,她和室友李红琼主动报名,从4月初到岗工作至今。

  磨憨口岸地处中老边境,白天气温有30多摄氏度。穿上防护服的周兰和李红琼与其他一线抗“疫”工作者一样,看不出是“95后”,她们主要负责对从事货运的入境老挝司机进行信息登记、体温测量、解释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

  “刚来时工作量大,早班和中班有时候一分钟登记一辆车及司机信息,晚班下班回到酒店已是第二天凌晨。”周兰说,“工作虽然辛苦,但和其他坚守了更长时间的人相比,我们付出的还是太少了。”

  李红琼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有时一天要跟100多名老挝司机对话,明显感觉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也更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交流。在周兰看来,经过近一个月的志愿服务工作,她变得更稳重、更有耐心,更懂得珍惜与感恩。

  “刚开始父母还是有些担心,经常打电话来问工作情况。”周兰说,我们穿戴好防护装备后,拍了照片发给家人,慢慢地他们就放心了。

  周兰和李红琼对自己能到边境一线参与抗“疫”感到自豪。“当时看到招募老挝语翻译志愿者的消息时,我感觉自己所学专业能派上用场了,心里满是骄傲。”周兰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就该奉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就地值守,是大学生的主动担当

  李华思是云南工商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他所在的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捧镇字家寨地处中缅边境。一个多月前,李华思主动报名参加村里的卡点执勤,白天沿着边境线巡逻,夜间值守卡点。

  卡点设在离家半个多小时路程的一片空地上,由李华思和邻村一位村民值守。刚开始,这里还没通电,他们的手机隔两天就得找人拿回村里充电。

  “尽管两国边境防控严格,但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李华思说,这几天卡点执勤队伍增加到4人,通了太阳能电,生活方便了许多。

  帐篷外,有从家里带来的锅具,一日三餐都是他们自己做。“谈不上辛苦,就是天热蚊子多了起来,受点皮肉之苦。”李华思说,父亲是一名党员,特别支持自己参与疫情防控。为了不耽误学业,他每天还会抽时间看大学专业的书籍。

  “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是理所应当的。”李华思说。

  冲锋,是戍边民警的职责所系

  一顶不大的帐篷、一张简易的折叠床、一个火堆……这是高兴志所在的中越边境疫情防控执勤点。高兴志今年25岁,去年9月毕业就来到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新店分站从事边防检查和边境管控工作。

  新店分站位于河口县桥头乡,平常高峰期每日出入境人员可达千人。疫情发生以来,河口县、桥头乡相关部门在边境一线新增了多个执勤卡点,增派边检民警、村干部、党员、村民值守,而高兴志就是其中一员。他们要对所有外来人员进行拦截、排查、监测,一旦发现非法入境人员,便要及时上报、劝返。

  24小时值守巡逻、每隔一天轮换一次,高兴志与同事的任务不轻。“晚上能见度很低,我们常常摸黑巡逻。”高兴志说,河口雨季长、湿度大、雾气重,给巡逻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最近阴雨天气多,巡逻的路湿滑泥泞,稍不注意就容易摔倒。“几乎每次回来都是一身泥。”高兴志说。

  既然选择边检民警职业,便只顾风雨无阻,冲锋在前。工作以来,高兴志习惯了冲锋在一线。“父母常常会担心,但也很理解我的工作。”他说,自己每周都要挤出时间跟远在山东青岛的父母视频聊天报平安。

  高兴志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图,图中是他与同学的位置共享:西藏、新疆、广西、云南……每个人都在中国的边疆地区留下了足迹。他说:“每当想到大家都驻守在祖国边疆,我就觉得自己并不孤独。”(记者姚兵、严勇、曾维、字强)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成岚
云南“95后”青年勇当边境一线防“疫”先锋-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593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