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5月4日电(记者汪奥娜)这是一块特殊的“玻璃”。表面上看不出端倪,但显示屏上的画面透过它,就能悬浮地出现在空气中。借助这块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原本科幻电影里才有的“空气成像”如今成为现实。
疫情期间,这曾被认为是“锦上添花”的技术,找到了直击痛点的应用场景。抢研发、盯生产、接订单……“90后”创业者韩东成和范超从今年年初开始,就一直在忙。来自医院、银行、住宅小区等的订单纷至沓来,想要借助他们团队研发生产的这块特殊“玻璃”,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无接触”改造。
2016年初,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读研的韩东成与室友范超决定创业。奔着“做最好的技术”这一目标,他们瞄准了颇具未来感的“空气成像”技术。2016年8月,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创业以来,由于“技术高打、市场低迷”的问题一直存在,有人曾说,东超科技是一个“美丽的泡沫”,但韩东成和范超选择了耐心。
没有找到合适的光学加工厂,他们就自己做,一遍遍试错。2017年底,他们终于完成了样品研发。随后,凭借核心技术,东超科技拿到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8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用这笔钱,他们买齐了设备,2018年底实现了量产,2019年开始集中解决良品率不高、产能不足、成本过高等问题。
在韩东成看来,这些年的量产技术攻关与产品质量爬坡使得企业在关键时刻能够“顶上来”。
2020年1月底,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大厅门诊和发热门诊,两台“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亮相。使用者不需要与屏幕接触,在空气中就可以完成点击操作,直接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这两台机器正是受医院方委托,东超科技的技术人员在24小时之内紧急改造交付的。
疫情期间,“无接触”变成了刚需,这块特殊“玻璃”的市场需求也迅速增长。韩东成和团队还推出了无接触浮空电梯终端,已经在一些办公楼、住宅小区、机场航站楼和学校安装使用。这一终端外形像个小盒子,使用者俯视时,可以看到盒子上方漂浮着一排虚拟数字按键,在空气中点击,就能完成“按电梯”的操作。
“做技术,不浮躁。”这是韩东成与范超创业的初心。尽管现在订单多了,融资也不愁,但他们始终把“做最好的技术”放在第一位。现在,韩东成正忙着“招兵买马”,充实研发力量。“把核心技术抓牢,把知识产权布局好,比什么都强。”韩东成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