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石家庄5月6日电 题:盐碱地上的脱贫致富经
新华社记者骆学峰
河北沧州地处渤海之滨,有大片的中低产田和盐碱地。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盐碱地上的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沧州市海兴县张常丰村,名字里的“常丰”蕴含着祖祖辈辈的希冀。虽说沿海,但这里的土地贫瘠低产,耕种一季能否丰收,完全看老天的脸色。
张常丰村面食在当地颇有名气,家家户户会做好吃的面花、窝头等,村民们种植的旱地麦不打药、不施肥,生长周期长,钾元素和植物蛋白含量高,产量虽然低但口感好。
“这在大城市可是好东西,把这些卖到城里,还愁村民富不了吗?”驻村第一书记张巍婷发现了这里的“宝”。
于是,扶贫工作组带领村民做盐碱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推出以石磨面粉、面花、面条“三面旗”和牛肉酱、辣椒酱、黑豆酱、芝麻酱“四缸酱”为主的一系列盐碱旱地特色农产品,注册了“张常丰”牌商标,搭上互联网营销快车,开通抖音号,成立村电商中心,入驻淘宝网等平台。
培养致富带头人、树立特色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把优势变成财富助力脱贫,张常丰村找到了致富的好方法。他们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让125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开通微商城,请人手把手教村里人学网上销售……
“俺家的挂面卖到了北京、吉林、云南……这可是从前不敢想的事儿,没想到咱盐碱地里的‘土坷垃’真的变成了‘金疙瘩’!”村民齐福田说。
如今,张常丰村的盐碱地还是盐碱地,通过转变加工方式和经营方式,产出的小麦化身特色农产品,身价从每公斤2元多涨到12元,张常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2000多元增长到7500元,走上一条特色“常丰路”。
“战胜盐碱滩,走上致富路”,盐碱地上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路。脱贫不是终点,盐碱地上的奋斗故事还在继续。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