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玉树十年,饱蘸绿色写诗篇
2020-05-07 10:40:56 来源: 半月谈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多年前,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开车到杂多县考察雪豹时,国际资深野生生物保护专家乔治·夏勒曾看到感人一幕:当地藏族牧民将散落在公路上的虫蛹一只只捡起来,带到草原深处放生。夏勒感叹:有了这样融入习俗的生态意识,人类呵护生态家园的事业才能行久致远。

  当高原传承千年的善意与敬畏,接通玉树重建10年来持续迸发的建设活力,这片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会写下怎样的绿色诗篇?

当地群众在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清理树枝 张龙 摄

  人人都是生态管护员

  玉树位于三江之源,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核心区中,有10个位于玉树,占总面积的72%;三江源国家公园85%的区域在玉树。

  23岁的才仁旦周家住玉树市隆宝镇措桑村,2018年父亲罗松巴丁退岗后,他子承父业,成为隆宝自然保护区生态管护员。该保护区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以黑颈鹤及其繁殖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有黑颈鹤、黑鹳、金雕等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在此栖息。

  入春后,玉树不时会飘起雪花。无论风雪,才仁旦周每天都会去隆宝滩看看栖息的鸟类。“我们祖辈都是牧民,对于我们藏族人来说,保护好生灵是一件积累福报的善举。”才仁旦周说。目前,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像才仁旦周一样的生态管护员有17211名。

  2019年初,玉树发生大雪灾,域内的白唇鹿等野生动物处于无草料来源的困境。家住杂多县扎青乡地青村的藏族牧民白玛,虽然自家牲畜饲草料也紧缺,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用仅有的饲料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牛羊死了明年再买,珍稀野生动物是三江源的精灵,失去1只都会影响整个种群恢复。”白玛说。

  三样实招保生态

  玉树州杂多县是澜沧江的源头,良好的自然禀赋让这里成为中国冬虫夏草的重要产地。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虫草日益炙手可热,杂多面临一个历史上没有过的难题——垃圾处理。

  怎么办?玉树州委常委、杂多县委书记才旦周说,杂多的选择是政府主导,让社区、学校、企业、牧民共同参与,形成“1+N”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

  2016年起,杂多县就在第二民族中学等学校设置了校园垃圾兑换点,学校每年花费1万多元购置学习用品,学生们可以拿着捡到的垃圾前来兑换。目前,杂多县统一设置了学校环保课程,每个学校每周有两节环保课。以有效教育安排换来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杂多的一小步见证着玉树的一大步。

  以教育为先导,还要以法治为保障。2017年2月28日,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截至2019年底,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4件。

  此外,先进的治污技术也登上了雪域高原。玉树州玉树市结古排水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正式投运,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5万吨至1.8万吨,处理后的污水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类标准。“纳污浊,吐清泉,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我们的使命。”该公司生产部部长晋美加措说。

  让绿色再浓一些

  4月初,半月谈记者在玉树南北山遇到了正在给树浇水的藏族牧民达哇旦周。他是政府聘用的护林员,绿色工作服上四个字格外醒目——情系绿荫。他们的使命是,让玉树的绿色再大一些,再浓一些。

  玉树市林草局工作人员扎西告诉半月谈记者,以前海拔超过4000米的玉树南北山几乎没有植被,全是杂草和碎石,现在有种植条件的地方都种上了青海云杉,林间还套种了丁香等。

  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三江源区湿地面积由2012年的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余只,雪豹种群超过1200只。三江源成为全球雪豹最密集的分布区域。

  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启动、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成功、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10年间的一系列机遇,给了玉树人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更让高原儿女看到一片绿色的希望世界。

  正如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所说,未来玉树将牢固树立生态似水、生产如舟、生活是桨的理念。玉树的道路,将始终绿意盎然,生机盎然。(记者 吕雪莉 李琳海)

+1
【纠错】 责任编辑: 詹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北京:垃圾分类在社区
北京:垃圾分类在社区
三峡水库持续腾库防汛
三峡水库持续腾库防汛
乐享“五一”假期
乐享“五一”假期
伦敦亮灯致敬医护人员
伦敦亮灯致敬医护人员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5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