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5月11日电(记者王井怀)人生如舟,世事如流。疫情发生以来,像千万个中小企业老板一样,“80后”王晨的心情随着疫情跌宕,企业也随之飘摇,一度要靠借债、抵押房产发工资。如今,在政府帮助下,企业积极转变思路,经过几个月努力终于打了个翻身仗。
10多年前,王晨投身宠物食品行业。与几位合伙人在天津市静海区办起宠物食品公司,组建研发队伍,主营面向海外市场的高端宠物食品。不过,企业生产的是贴牌产品,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王晨与几位合伙人一商量,在天津市武清区京津科技谷产业园投资1600多万元创建新品牌“元创品智”。新企业订制最先进的设备,于去年8月正式开业。他们准备大干一场。
不幸的是,疫情来了。“年都没过好。企业因疫情停产,担心没办法复工。”王晨回忆说,年后有一笔海外订单需要交付,如果违约便面临大额赔偿。
担心很快消失了。京津科技谷产业园管委会经过详细排查,认为企业具备复工复产条件。复工前后,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几次到企业讲解复工政策,老厂所在的静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送来口罩等防疫物资。“元创品智”成为当地第一批复工的企业。
一波不平一波又起。2月中下旬,全国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国内原材料涨价、运输成本增加。另一位合伙人吴增杰说:“当时企业发不了3月份的工资。”4位合伙人愁眉苦脸,一度有了关闭企业的念头。
“我抵押一套房子凑点钱,顶一阵吧。”当时在上海的吴增杰看到大家为企业生存奔波,而自己远在外地帮不上忙,提出这个想法。
随后,吴增杰拿房子向银行抵押贷款。然而,手续比较繁琐,发工资的日子越来越近,远水解不了近渴。几位朋友知道后借给他200万元,企业才缓了一口气。
3月,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得知企业的困难,组织银行与企业对接。经过对企业的严格评估,一家银行与企业达成150万元信用贷款的意向。“这可不仅仅是雪中送炭。”企业团队负责人金大元激动地说,“作为民企、中小企业,能拿到信用贷款,对今后壮大企业很有帮助。”
这期间,企业开始面向国内、线上转型。京津科技谷产业园组织企业参加阿里、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举办的业务培训。高品质的产品很快在网上打开局面。3月份有30多家网店代售产品,到4月底达到130余家。同时,京津科技谷产业园给予企业租金“减三免三”政策,又减轻30多万元的负担。
这几天,王晨盘点2月份复工以来的销售额,单月达到约280万元,比疫情前月销售额增加了3倍。
最近,企业新订购3台大型设备,又扩招十几名员工。“我也计划用自己房产办抵押贷款,进一步扩大生产。”金大元如今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要在危机中打出国内市场的品牌名气”。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