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健康中国:呼唤多层次护理人才
2020-05-12 13:30:35 来源: 光明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医科新思考】

  编者按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护士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英勇无畏冲向国内国外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为打赢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这场疫情,让人们看到广大护理工作者的专业与奉献,也促使我们深刻思考,护理学科该如何发展,以及护理人才该如何培养。本期光明视野,我们邀请四位护理行业的专家,围绕这两个话题展开讨论。

  本期嘉宾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吴瑛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冯连贵

  福建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主任护师李红

  发展专业化护理队伍守护人民健康

  作者:尚少梅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场上,广大护士一直奋战在最前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国援鄂医疗队员中有2.86万名护士,占了近70%。急危重症病房的护士累计工作时间最长,但他们不畏艰辛,给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这场疫情促使我们深刻思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常态卫生服务需求激增的态势下,如何大力推进我国护理人才建设?我认为,应着力于多层次、全方位的院校培养,加强政策引导,打通护士职业发展上升通道,激发全社会对护理专业价值的认同,发展一支富有活力的专业化护理队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手术的顺利进展离不开器械护士的准确传递。图为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学生正在老师引导下认识手术器械。李珂摄/光明图片

  构建合理的护理人才结构

  经过多年积极扩大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445万名护士,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名,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千人口2名护士的最低标准,并且扭转了我国长期医护比倒置的状况,但这一密度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密度(每千人口9名护士)仍相差甚远。

  合理的护理人才结构,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多层次培养护理人才是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和社会多样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护士学历结构明显改善,本科、研究生学历护士逐年增加,预计至2020年底,本科及以上注册护士将达到24.4%。与此同时,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更加多元化,范围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多层次、全方位培养护理人才将是盘活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我国护理人才队伍潜能的有效途径。

  科学布局,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截至2019年底,我国招收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约600余所、本科院校约260余所,硕士院校约110余所,博士院校27所,已形成覆盖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为实施多层次全方位培养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条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我们立足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同时,应兼顾高层次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发挥高等护理教育作用,引领护理学科走向专业化;统筹护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增加传统护理岗位的吸引力,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科学布局,促进护理学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

  第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重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招生规模和培养标准,发挥夯实护理人力基础、均衡卫生服务公平性的作用,使之成为缓解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短缺的主要渠道。

  第二,本科护理教育应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具有临床护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实用性护理人才。未来本科护理教育应起到调整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的作用。可建设一批应用型护理本科,以适应社会对护理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第三,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护理高精尖人才为目标。目前,临床急需一批能处理复杂护理问题、具备专业化技能的护理专家。硕士教育应将重点放在推动护理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上,更加重视与临床需求相结合,注重临床思维和专科能力培养;在专业方向设置上进行新的探索,如适应临床需要的急危重症专科护理、传染病护理与管理等,与大健康、大卫生领域相适应的慢病管理、老年护理等,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护理信息管理等。护理博士教育应重视独立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引导其科研成果在临床中发挥作用,博士教育将成为护理学科建设的生力军。

  第四,营造鼓励护理人员终身学习的氛围,提供完善的职业教育上升通道和规范化临床培训,完善护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和岗位继续教育,鼓励临床护士追求更高教育水平和临床技能水平。

  形成尊重护理专业价值的良好氛围

  护理专业人才的发展应在国家层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建议再次将护理专业列为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大护理各层级教育的投入,包含护理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临床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护理师资培养建设,以保证护理教育的质量。

  在使用中应重视护理人才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政策,增强岗位吸引力,提高基层护理人员待遇。加强护理教育的创新改革,在一定范围内探索设立发挥护士独立判断、独立处置能力的岗位,政策引导部分高年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发挥其在临床、社区、基层卫生机构及“互联网+护理”中的作用,延长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相对缓解护理人员短缺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健康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医院护士在院区陪伴患者。新华社发

  “新医科”需要创新型护理人才

  作者:吴瑛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数万护理人员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护理的作用和价值。新时代的“南丁格尔”们加深了社会对护理的认知,也带来了对护理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新思考。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同样也是对护理专业及护理教育的一次大考,不仅检验了既往培养的护理人才质量,也促使我们全面推动护理人才培养的改革。我们要加快推进创新型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为健康中国建设储备高层次护理人才队伍,提升常态下的健康护理能力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当前我们对新冠肺炎的未知仍然超越已知。重症新冠肺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仍然较高。如何改变公众行为以主动采用防护措施?如何早期预测危重症高危人群以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如何通过敏锐的病情观察以早期发现病情恶化征象?如何更有效地清理呼吸道持续大量产生的分泌物使机械通气作用能够有效发挥?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护理研究者去发现和回答。护理人员要像其他医学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一样,去探索和认识这一新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规律,从护理的角度去寻找疾病的本质及规律,展现护理学科的价值,更好地服务大健康战略需求。

  护理学是一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学科和专业。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危险因素、提升自主健康管理能力,将是降低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基石。而护士,将是大健康背景下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力量。

  护理的终极目标是提供个性化精准管理和健康教育。护理需要充分认识不健康行为形成和改变的规律、影响因素,甚至其基因基础,才能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从这一层面来说,这是护理的全新领域,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为实现个性化精准健康管理和指导提供理论基础,在实行健康中国目标的主战场发挥作用。

  以新一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传统医学实践。为此,教育部提出了“新医科”建设战略。同样,新一轮科技革命也正在深刻影响着护理实践,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基因组学,将进一步扩展护理人员的感官,延伸护理人员的触角,使我们能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疾病进展、治疗依从性等进行远程动态监测,以便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精准健康管理;护理机器人将能够有效解决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矛盾,使老年人获得及时、高效而且有温度的照护。

  因此,护理学科要超前设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护理学科急需通过多学科交叉、医工跨界融合,培养出层次高、专业精的复合型护理人才,丰富护理学科知识体系,这是护理学科自身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对“新医科”建设的主动应答。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中等职业学校护士授帽仪式上,教师给学生整理护士帽。周训超摄/光明图片

  突破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困境

  作者:冯连贵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全人、生命全周期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因此高职护理须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创新教育改革,夯实护理人才培养基础。

  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对于高职护理人才的理解存在明显的两极化。一方面,高职护生生源充足。近年来,护理专业作为传统的好就业、实用性强的专业颇受家长和社会的青睐,高职院校开设护理专业遍地开花。另一方面,高职护生毕业“优质就业”竞争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三甲医院设置门槛,学历成为限制高职学生进入大医院的“绊脚石”,影响了高职护理学生的就业,阻碍优质生源进入高职院校。

  这也暴露出当前高职护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一是当前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缺陷。专业课程多以临床疾病护理为主,对学生公共卫生知识与灾害应急能力的培养不足。此次疫情也提示高职护理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预防医学、公共卫生、感染病护理等课程,加强学生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二是临床实践反馈出高职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我们必须进一步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不断带领学生走向基层,满足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需求,强化高职护生的临床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定位不够准确。护理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学历层次跨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这使得大医院岗位势必“僧多粥少”。作为高职类院校,应当充分发挥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医护人才的重要职能,调整和扩大高职护理人才的就业方向。

  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当前疾病谱的变化、临床科技的发展等新形势,亟须我们以新的视角去思考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调整教育结构,深化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首先,实施“三教”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高职护理专业需要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大局,立足社会发展长远需求和国计民生需要,构建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长效机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此外,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教学创新团队等,鼓励医院等行业高端人才参与职业教育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激发课堂活力。

  其次,呼吁建立校企院命运共同体。集合行业力量,共同培养高职护理人才。我校自2012年牵头组建重庆市首批示范职教集团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经过8年的建设与发展,构建了集团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机制。同时,推动建设服务护生培养和护士培训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医院在高职护理人才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壁垒,建立系统化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明确就业定位,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从政策层面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同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到一线基层、社区医院就业。建立健全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基层医院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实施宽口径人才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基层就业竞争力,培养既具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型基层护理人才。

  加速专科护理人才培养

  作者:李红

  专科护士是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研究表明,专科护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专科护理队伍为病房重症患者和方舱轻症患者的成功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院感专科护士筑起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坚固防线;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系统化的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和专业的康复护理方案。

  在此次疫情中,专科护士所面临的考验,反映出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和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是加速提升护士专业化水平,强化专科护理服务能力。目前,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专科护士管理和使用制度,很多医院存在“重培训轻使用”的现象,甚至出现培训与使用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科护士队伍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专科护士培训和管理制度,结合实际,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加强急需、紧缺专科人才培养培训。要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教学资源,发挥相关学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创新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和管理方法,提高专科护士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切实提高专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对标国际标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从而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二是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公共卫生专科护士是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在疾病预防等工作中责任重大。而我国社区公共卫生专科护士数量稀少,此次疫情就凸显了这方面人才的缺失。我们要积极构建“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公共卫生专科护士培养体系,同时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专科护士研究生教育。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公共卫生护理领域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为社区、养老机构和职业院校等输送业务骨干和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依托综合性三级医院设立公共卫生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或培训项目,着重培养其解决社区公共卫生和社区老年护理疑难问题的能力,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指导,培训社区护理从业人员,督导社区和老年护理质量管理。科学设置公共卫生专科护士岗位,细化岗位工作职责和准入条件,开展基于家庭签约服务的社区家庭访视、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与高危人群的评估与决策工作,提升社区护理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推进专科护士的社会化,有效提升社会认可度。专科护士承担着护理者、顾问、研究者、教育者、管理者等多重使命。此次疫情,我们的护士队伍在护患沟通中所表现出的人文情怀,让爱不被病毒隔离。所表现出的多方面协调能力,让整合医疗和整体护理贯穿始终。护士被社会高度认可,其前提必然是我们的专业化护理满足了社会需求。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理论体系超前于社会化的实践,使得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滞后。此外,影响专科护士发挥其社会作用的可能因素是职责不明确、未分层使用和缺少来自管理层的支持等。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建议政府、医院应给予专科护士充分的施展空间,如平台支持、制度支持、学习支持、待遇支持,促进专科护士各种角色功能的发挥,增强其岗位的社会定位和专业价值,提高社会认同。

+1
【纠错】 责任编辑: 尹世杰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秦岭脚下的熊猫乐园
秦岭脚下的熊猫乐园
内蒙古赤峰市千年辽塔抢救性加固完成
内蒙古赤峰市千年辽塔抢救性加固完成
国家男足在沪集训
国家男足在沪集训
长沙:幼儿园开学啦!
长沙:幼儿园开学啦!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597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