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13日电 题:再访贵州极贫乡镇看“四变”
新华社记者段羡菊、王新明、杨欣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的高山深谷中,坐落着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郊纳镇。2019年9月,记者曾到这个位列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山区采访,9月19日新华社通稿播发《用汗水和生命捍卫脱贫攻坚使命,值得!——夜访贵州极贫乡镇》。最近,记者重访此镇,了解最新进展。
郊纳镇山上的古茶树和新茶园(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段羡菊 摄
一“变”,基层干部越战越“勇”。
郊纳镇办公楼气氛“冷清”,一楼“服务厅”里,只有3人留守值班。郊纳镇民政办专干李永波告诉记者,镇干部绝大部分都下沉到村开展帮扶了。贵州从4月1日开始全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要求6月底实现所有剩余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未出列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未摘帽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穿行各村,随时可见系着“脱贫攻坚服务队”红袖章的驻村干部在火热工作。冗岩村农村危房改造现场,记者见到了望谟县委常委、郊纳镇党委书记刘桢。去年9月记者来访时,正逢带病坚持工作的他被同事“举报”,县委书记强行安排后到医院治疗。不久,他就返回工作岗位。
他告诉记者,对完成今年脱贫攻坚目标,全镇干部虽然深感压力,但信心十足。能够在脱贫攻坚一线打拼,是自己的“幸运”。2016年来郊纳镇任职之前,他在州机关工作。“脱贫攻坚磨炼了我的才干,也让我体会农民群众的疾苦。”
二“变”,贫困发生率越来越“低”。
再到郊纳镇,全镇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从2018年底的16.01%下降到如今的1.24%。全镇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鸭龙村的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全镇海拔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高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底的28.69%降到了1.97%。脱贫攻坚带动了山乡基础设施发展,所有的农户都从中受益。
记者去年到高寨村,除了村主道外,村民小组内部的路很多是泥巴路。如今,水泥路通到了很多农户家门口,路上还可见排污井盖,村里的污水开始收集净化。“我们目前有水泥硬化通村路1条10.6公里,通组路7条27公里,产业路3条5公里,入户路正在实施。”驻高寨村的脱贫攻坚指挥长纪承浒语气中含着自豪,“村庄越来越美了,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
三“变”,干群关系越来越“近”。
“感谢脱贫攻坚好政策,帮我家圆了住房梦。”冗岩村27岁的农民蒋小军和妻子正在实施危房改造。前些年,他们一家带着孩子和母亲、继父还有三兄弟,总共10口人挤在一栋小木房里,转身都困难。今年,他们一家被列入危房改造对象,他立即动手新建一层新房,总共要花6万多元,得到了危房改造补助3.5万元。能够住上新房,两口子都喜出望外,感到人生更有奋斗的动力。
记者再次见到了镇扶贫工作站干部刘胜珍。正月初五上班后,他一直没有回过家。对于自己对口联系已经脱贫的6户及未脱贫的2户贫困户,他每个月会和他们联系两三次,要么上门走访,要么电话微信联系。“刚开始去他们家,有些人话都不愿和你说。政府帮他们解决问题,医保啊住房啊,他们自然就亲近你了。”
四“变”,茶产业发展越来越“猛”。
郊纳镇路边的山岭上,不时可以见到在采摘茶叶的女工,记者与她们交流时,她们对能够就近务工赚钱很满意。全镇共有劳动力1万余人,2019年70%在外务工。其他在家务农、务工者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茶产业。去年记者来时,只有部分村庄有茶园,重访时,已经村村有茶园。
老人在郊纳镇的茶山上摘茶叶(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段羡菊 摄
郊纳镇山岭上新栽的当地特有茶树“八步紫茶”(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段羡菊 摄
这个镇虽然地处深山,但出产国内稀有的紫茶“八步茶”;山岭土层多乱石,发展其他产业不合适,却特别适合种茶。因地制宜,全镇的茶产业逐渐发展壮大,2017年12月至今,从茶产业中获得土地流转、务工等收入的农户,已覆盖全镇总人口的65.0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覆盖。镇内规划建设的茶叶加工厂已进入方案评审阶段,当地正在与福建知名茶企深入洽谈合作。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