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5月18日电(记者孙晓辉)初夏时节,绵延6200多亩的苹果林被层峦叠嶂的神童山环绕,放眼远眺,一片绿意盎然。苹果林中,48岁的刘万林正仔细观察着树上结出的一颗颗新果。
“今年苹果长势不错,顺利的话收入能突破1000万元。”刘万林说。
就在几年前,这片位于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的丘陵荒坡还因为产量低、地难浇,导致许多当地农民的收成还抵不上农资。“地贫坷垃多,岭上种长果(花生),种地得爬坡,成天瞎忙活。”这段当地人熟知的顺口溜,真实反映了恶劣的自然条件。
改变始于2014年。那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踩着泥土成长起来的刘万林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返乡创业。
“走,回农村种地去。”刘万林计划在家乡葛石镇流转土地,种植苹果。
但当他把想法告诉家人时,立刻遭到了强烈反对:“种苹果,3年挂果,5年才丰产,前期投入大,后期收益难测。种地就是出大力,活受罪!”
面对质疑和劝阻,刘万林坚持己见。2014年,执着的刘万林毅然返乡注册成立了山东万林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着手流转土地。
万事开头难。刘万林离家三十多年,乡音虽未改,但人地两疏。在平整一个村的流转土地时,挖掘作业范围有一片是坟地,虽然地已经流转,但村民还是拿着锄头找刘万林理论。
“村民骂我,要打我,阻碍我们现场施工。”刘万林只好让村干部带着,挨家挨户赔笑脸、赔损失,磨破嘴皮做村民的工作。
为了能找到好苹果苗,刘万林专程去苹果之乡烟台栖霞挨个苗栽基地挑选。他亲自挑、反复选,指头都被树苗液染成墨绿色。此外,刘万林还高薪聘请了两位栖霞的苹果种植专家到宁阳常驻指导,给果苗提供“保姆式”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万林精心培育的苹果受到了市场欢迎,去年收获的200多万斤苹果很快就销售一空。
“这些苹果口感好、甜度高、水分多、果型正。比如,甜度能达到17度以上,而普通苹果甜度为13度左右。”刘万林说。
安排扶贫岗位并与120名贫困人员签订帮扶带动协议,常年招聘周边数百名村民到果园工作……刘万林的苹果林开始吸引更多劳动力留在家乡工作,给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6年7月,刘万林还成立了泰安一诺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附近村民发展苗木培育和苹果种植,并在资金、管理、技术和销售上予以扶持,带领他们共同致富。
“以后我们还会陆续建冷库、套袋厂、纸箱厂,生产果酒、果醋。”刘万林说,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值得他用更多的汗水去深耕细作。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刘万林说,希望有更多和他一样有乡愁、有抱负的农村人回乡创业,放飞梦想。
最近几天,刘万林格外开心,因为他前几年为自己定下的目标马上就要实现了。
“我要再流转4000多亩土地,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把苹果林规模扩大到一万亩!”刘万林说,到时万亩丘陵地就是“聚宝盆”,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就是“摇钱树”,老百姓既有绿水青山,也有金山银山。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