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财经观察:货币政策不是拯救经济的“万灵丹”——新加坡专家认为美联储“无上限”量化宽松带来新风险

2020年05月20日 13:08:1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新加坡5月20日电 财经观察:货币政策不是拯救经济的“万灵丹”——新加坡专家认为美联储“无上限”量化宽松带来新风险

  新华社记者夏立新

  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金融市场动荡,实体经济受严重冲击。为应对这一局面,美联储使用大量政策工具,特别是采取“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新加坡相关专家认为,货币政策不是拯救经济的“万灵丹”,美联储的政策工具能部分缓和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同样会带来更多风险和挑战。

  治标不治本

  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泮告诉记者,美联储通过多种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缓解恐慌情绪,在短期内的确使金融市场趋稳,缓解企业和家庭的流动性压力。不过,这只是救急,非“对症下药”。

  白士泮认为,问题不是来自金融部门,疫情才是经济衰退的导火索。因此,控制疫情才是经济复苏的前提和关键,美联储政策只能减轻一部分负面影响。一旦疫苗研制不顺,经济复苏无从谈起。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也指出,“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内稳定了美国股市,但长期刺激经济作用有待观察。

  陈抗说,美联储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就开始实施量化宽松,但效果越来越差。因为在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即便货币总量增加,金融机构面对风险往往也会谨慎借贷,量化宽松能够创造的有效货币供给相对有限。

  专家普遍认为,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只能尽力保证金融相对稳定,绝非万能良方。有效的财政援助计划才能对经济复苏发挥关键作用。

  “创新”须谨慎

  面对疫情,美联储提出一些政策“创新”,如直接贷款给中小企业。现阶段,政策效果远未显现,但已引发不少争议。

  美联储的传统职能是通过购买“无风险”国债来调节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白士泮表示,美联储新做法模糊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让美联储承担更多信用和市场风险。

  白士泮说,类似“无上限”量化宽松等紧急情况下的非常规做法可能会引发政府干预货币政策,导致短期内过度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维持物价稳定的中长期目标。

  两位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耶伦3月在合著的一篇文章中表示,美联储非传统做法必须仔细校准,以便在向重要市场提供所需流动性时,将美联储承担的信用与市场风险降至最低。

  白士泮认为,美联储“无上限”量化宽松不可能毫无限制,因为央行发行货币消耗的是国家信用,一旦消耗过多,必将影响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量化宽松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后遗症,是只能在非常时期才考虑采用的手段,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陈抗也表示,“无上限”量化宽松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是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逆全球化风险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更增加美国的通胀预期。

  影响及全球

  由于美元是世界贸易使用的主要货币,因此美联储“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陈抗表示,国际贸易中很多信用证都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疫情条件下,全球对美元的需求迅速增加。另外,很多投资者也把美元当作避险工具。因此,美联储大规模增加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会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

  白士泮分析,美联储量化宽松会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全球流动性扩大导致金融和实物资产价格“泡沫化”,进而引发全球性通胀;新兴国家债务水平尤其是美元债将创新高,甚至导致债务危机;各国不得不面对大量资金流入,推动本币利率下行,以应对美国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

  白士泮说,疫情导致全球性“美元荒”,反映全球金融系统过度依赖美元的危害。他认为,疫情之后,不少国家将会更积极探索采用美元以外的主权货币作为国际收支的主要货币。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楚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600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