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芦苇“七十二变”
2020-05-27 11:23:1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27日电 题:芦苇“七十二变”

  新华社记者杭芮、宋彦桦

  芦苇,依水而生。水无定形,孕育出来的芦苇竟也有着“七十二般变化”。

  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这里盛产芦苇,是全国四大苇区之一,目前有芦苇60万亩。靠湖吃湖,吃着湖水长大的博湖县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芦苇资源,开辟了一条绿色致富路。

  博湖县西南河口苇场的负责人聂琪说,苇场的芦苇年吞吐量在1万吨以上,其中半数会被运往附近县市的造纸厂,最终成为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用纸——这也是芦苇最常见的变身方式。

  随着我国西北地区格库铁路、尉且沙漠公路等多条交通要道开工建设,博斯腾湖的芦苇也走进了沙漠深处,成了护路工人手中的“线”,被“扎”成一片片绵延在沙丘上的草方格,防风固沙,悄然变身“道路守护者”。

  “收割芦苇的时候正值冬闲,附近的农民都会过来打工,每天能挣100多元。”聂琪的苇场目前有40余名工人,主要负责打包和运输。

  除了这些传统的芦苇加工方法,博湖县当地的能工巧匠们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挖掘芦苇的价值。

  博湖县农民杜玉新创办了一家民族工艺品公司,以芦苇制画,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芦苇工艺画以芦苇的叶、秆、花穗等为原料,经过浸泡、熨平、打薄、裁剪、粘贴等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杜玉新说,现在他们的芦苇工艺画完全可以满足客人私人定制的要求。去年,依托景区、网络等销售平台,公司售出芦苇工艺画1500余幅,营业额超百万元。

  “先富带动后富”,公司每年为3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手工艺培训,培训过后可在公司上岗就业,也可在家中进行计件加工。

  “芦苇越来越茁壮,高品质的芦苇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能否将它带上餐桌?”受益于生态环境改善的还有在当地经营旅游餐饮的廖旺。中医有以苇根入药的传统,起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等功效。去年,他耗时一年多研发的苇根茶终于面世。廖旺说,去年公司共制成苇根茶5吨多,销售十分火爆,回头客很多。

  据博湖县林业和草原局芦苇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才聪高娃介绍,博湖县平均每年采割芦苇22万吨左右,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仍有近1000名工人参与芦苇采割,其中200多人是附近县市的贫困户,如今都已脱贫,一个家庭在45天的采割期内可收入一两万元。

  才聪高娃表示:“随着产业链不断拉长,芦苇正演变成越来越多的高价值产品,当地人也因此获得越来越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宙超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四川荥经:修复茶马古道
四川荥经:修复茶马古道
广西环江:夏日田园美
广西环江:夏日田园美
冰雪世界的前进营地
冰雪世界的前进营地
重庆高校大学生有序返校
重庆高校大学生有序返校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603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