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一“梅”引来满城香
2020-05-29 07:32:5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一“梅”引来满城香

  西宁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三十年引种育种让丁香开满西宁

  这是5月8日拍摄的西宁城丁香花开景象(5月8日摄)。新华社发(张海东摄)

  眼下,各色丁香花开满西宁古城,花朵虽纤小,但簇团绽放,亦成繁茂花序,汇成阵阵花海。

  酷爱丁香的她,身材柔弱,数十年间,日复一日的坚持与探索,最终活出高原“丁香花”的风采。

  从桃李年华时偶遇丁香花的“震撼不已”,到选育和保护丁香品种的历经坎坷,再到大力推广丁香种植的不畏纷争……

  过去30多年来的激情与付出,让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与这座城市、这片土地,结下浓浓的高原“丁香情”。

  “丁香耐寒耐旱,有着高原独特气质”

  如同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万千居民,张锦梅对树木和花卉的热爱与执着,与生俱来。

  “小时候刮风下雨,我都要跑到果园,捡地上掉落的树枝。”张锦梅回忆,不管多细、多短的枝条,她都会一根根收集,揣进怀里当宝贝,“外地人可能很难理解,可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这棵树长这么大,太不容易了”。

  张锦梅1965年出生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她的童年记忆中,目之所及都是一片土黄色。

  高原气候高寒,干旱少雨,紫外线强,蒸腾量大,加上贫瘠的土壤、光秃秃的山丘、狂风卷起沙尘,满目都是黄土、黄沙。

  秋天看到一棵树凋零、一朵花凋谢,第二年开春,张锦梅都要回到原地,看看树和花是否依旧还在。

  “冬天时间长,气温低,大部分植物都很难熬过。”张锦梅说,那时候她就觉得,能在高原上生存下来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树都特别不易。

  “在这片土地上种出‘颜色’,就这么难吗?”带着不甘,1985年张锦梅进入青海省农林学校学农学。毕业后不久,她被分配到青海湟中县农技推广中心,出于对植物的热爱与熟悉,4年后她被调到西宁市西山林场,负责杨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造林。

  生性好强的张锦梅,和工人们一起在山坡爬上爬下,掘土、插眼、撒种。她说:“当时条件特别艰苦,膝盖磨破了,手指裂开了,脚掌起泡了,自己穿破的鞋都能堆成小山。”

  除了上山栽树,她还得在实验室做杂交实验,选育杨树优种。最忙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接触的植物种类越来越多,但张锦梅对丁香始终情有独钟。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戴望舒一首《雨巷》,带着愁绪描绘丁香,传遍大江南北。

  中学时代,张锦梅想象中的丁香,就如同诗中的江南场景,美丽又婉约。

  第一次见到丁香花,还是1985年在西宁读书时张锦梅在人民公园游玩时的一场偶遇。“当时突遇变天,乌云密布的天空就像要崩塌下来。我跑到屋檐下躲雨时,突然闻到一股清香。”

  张锦梅转头一看,正是一棵丁香树。“大雨从天而降,夹杂着黄沙。风雨中,丁香依旧静静地盛开,洁白的花瓣,犹如高原天空的云朵。”

  多年过去,回想起当时情景,张锦梅感受“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在环境优越的地方,她生机勃勃地成长,绽放生命的绚烂。在条件艰苦的环境,她也能顽强地生存,展示生命的坚韧。”张锦梅说,丁香耐寒、耐旱、耐瘠薄,象征着高原居民独特的精神气质,也鼓舞着自己一直坚持与丁香“为伴”。

  “丁香引种选育,是‘天大的事儿’”

  由于高原本土植物品种、数量有限,青海省内各地开展绿化需要从外地引进大量树木、花卉品种,经过引种、栽培、驯化,验证适应高原特殊气候后,才能推广种植。

  自1998年进入西宁市小桥苗圃负责480亩基地、培育造林优质苗,张锦梅开始成批栽培各类丁香树苗。

  “青海寒冷干旱,而很多丁香品种却能在高原生长、繁育。因此,选育和保护丁香品种,对于增加适宜青海气候的林业物种,显得尤为重要。”熟悉青藏高原的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张锦梅将选育、栽植丁香当作“天大的事儿”。

  如果说从外地引进丁香品种,是为丰富高原植物种类;繁育和保护更多丁香品种,则有更深远的考虑。

  不同的丁香品种,拥有不同的基因。通过组培、嫁接方式繁育野生丁香,再提取野生品种的优质基因,张锦梅团队就能通过杂交培育出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花期延长的丁香品种。

  很多野生丁香品种也面临着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稀有的丁香品种往往生长在立地条件差的野外。结种后如没有生存的土壤,便无法生根发芽,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一想到这些,张锦梅就急得整夜睡不着。

  2013年,拥有20多年林业工作经验的张锦梅,被选派到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西宁市乃至青海省林业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每到丁香开花季,张锦梅便和同事前往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天池林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寻找天然野生分布的贺兰山丁香、花叶丁香和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羽叶丁香。

  受地貌影响,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体陡峭,怪石嶙峋。刚开始时,望着眼前的石头山,张锦梅心里发怵:“这怎么上得去啊?”

  花色淡粉红的羽叶丁香,是我国特有的丁香品种,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成为濒危物种。为了能采集到羽叶丁香标本,张锦梅和同事在当地老乡的指引下,一次次手脚并用爬上山。

  似乎撞上了所有不利的因素,头两年即使被划伤、摔倒,累得跪下,他们来来回回数天,也很难在偌大的山上找到一株丁香。

  “当时非常沮丧,时间拖得越久,寻找野生丁香的难度越大,感觉前面工作都是白做了。”眼看着黑夜逼近山林,花期结束,毫无所获的张锦梅特别沮丧,只能来年重新返回山区,再次采集。

  2015年,张锦梅和同事们在一个石缝中终于发现了两株野生羽叶丁香。

  用手扒开一块块厚重的岩石,感受不到手指被磨破的疼痛,她从一棵被石头压弯的丁香植株上,截取了一段树枝,连同收集到的种子一起,小心翼翼地回到西宁,“那一晚,我终于睡得踏实了”。

  当时,全国可供借鉴的丁香的系统组培案例很少。张锦梅团队经过两年攻关,将收集回的羽叶丁香,采取嫁接、组织培养、扦插等方式,破解组培树苗栽植难题,成功培育出第一批羽叶丁香组培苗。

  眼下,西宁林科所的丁香培育基地内,一排排移栽的羽叶丁香已经长至一人高。这项工作不仅为这一濒危物种大规模推广种植成功“破冰”,还为后续培育出更多色彩、花期、抗逆性俱佳的优良丁香品种,进一步丰富青藏高原的植物种类奠定了基础。

  “把丁香种满古城西宁大街小巷”

  高原入春后,驾车经过西宁市大街小巷,摇下车窗,便能闻见空气中浓郁的花香。在西宁市区,凡是有绿化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丁香树。

  然而,30多年前,西宁市引进花卉树木开展城市绿化时,缺乏有效规划,引进树种越来越多,“多、乱、杂”问题逐渐暴露:大量外来树种连适应性都没有通过验证,就被盲目引进种植,不仅景观效果不好,成活率低,还导致了资源浪费。

  “有的街上出现好几种不同的树,有的高大茂盛、有的形如枯槁,看上去乱七八糟。”不少市民将这种色彩混乱、高矮错落、品种不一、营养不良的种植景象,笑称为“四世同堂”。

  更令张锦梅忧心的是,一些树种如高山黄杨,无法适应高海拔的气候条件,也被移栽过来,“迈不过越冬这道坎,成片地枯死”。

  西宁市的城市园林绿化,究竟应该以乡土树种为主,还是外来树种为主?最初,大家的想法并不一致。

  从西山林场到西宁林科所,张锦梅四处奔走,传授栽培技术,开了无数场讲座,只为推广丁香,“就算自己出钱,我也要把丁香种到西宁的大街小巷”。

  一次,张锦梅作为林业专家受邀给园林部门做报告,主题是《高原园林绿化植物的运用和选择》。其间,张锦梅将一朵红玉兰和一株丁香放在一起,前者含苞不放,颜色暗黄,后者花满枝头,绚丽多姿,“我就想表明,高原绿化必须考虑到植物习性。”

  “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但我们做研究的人,面对争论,必须站出来,大胆地讲真话。”张锦梅说,丁香是西宁的市花,适应高原气候,怎么大面积推广种植都不为过。

  在张锦梅等一批林业专家的努力下,西宁建成全国唯一的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通过多年收集保存,西宁市丁香品种从2013年的18种增加到103种,实现可繁育的有69种。

  仅2019年,西宁在大街小巷种植丁香148万株,丁香苗木存量超过750万株。全市累计栽种紫丁香、白丁香、小叶丁香等品种上千万墩,占全市花灌木栽植总量的七成,西宁成为国内丁香繁育品种较多、种植面积较大的城市之一。

  如今,高原古城西宁,处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其中簇簇盛开、满城遍布的丁香花,在这片高原花海中格外引人注目。

  因为对丁香的挚爱、对林业的贡献,张锦梅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青海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回顾30年的科研生涯,张锦梅说,她这辈子主要就干了一件事——“为了各种丁香,同大自然拼命‘死磕’”。

  平日里,张锦梅喜爱登高远眺。西宁南北两山青翠挺拔,绵延一片,城市内外满目丁香,繁花满树,抹去了当年的荒寂与苍凉,“看到这般景象,内心是丁香带来的幸福满满。”(记者周喆、白玛央措、李劲峰)

+1
【纠错】 责任编辑: 詹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四川荥经:修复茶马古道
四川荥经:修复茶马古道
广西环江:夏日田园美
广西环江:夏日田园美
冰雪世界的前进营地
冰雪世界的前进营地
重庆高校大学生有序返校
重庆高校大学生有序返校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047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