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18日电 题:账本里的牧民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周相吉、康锦谦
在宽敞舒适的藏式民居内,女主人阿曲端上刚煮好的酥油茶,男主人洛登从柜子里取出一本“脱贫账本”,向记者述说这些年里他家的变化。
5月30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村民洛登展示自家的“脱贫账本”。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67岁的牧民洛登家住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曾是卡灰村有名的贫困户,为了给老伴看病,他卖掉了家里的50多头牦牛,从此一贫如洗。
洛登告诉记者,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村里干部经常来关心他,鼓励他不要灰心。“帮助梳理惠民资金”“开展‘六洗一扫一整理’”“鼓励上山采挖菌类”“实施‘六改三建’藏区新居”……账本上的一条条名目,详细记录了洛登家实现脱贫的历程。
5月30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村民洛登在院里晾晒衣物。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只要肯努力,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洛登告诉记者,精准扶贫启动后,来自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尼卜乌子莫对他家进行结对帮扶,卡灰村也发展起村集体经济,他家因此改变了命运。
洛登家如今养了40多头牦牛,分到户的草场有1900亩。这个8口之家年收入达到5.8万元左右,人均收入7000多元,已经脱贫。洛登家的账本显示,他家人均收入每年都有增长。2015年洛登家的人均收入是3017元,2019年则达到了7122.5元,翻了一番还多。
5月30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村民阿曲在家中照看外孙和外孙女。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洛登家的变化是当地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当地贫困户家中,都有一本这样的账本,“是否愁吃”“是否愁穿”“是否有医疗保障”“是否住房安全”“有无因贫困而辍学学生”……一本本这样的账本,记录下扶贫干部们付出的心血,也一点一滴地反映出群众生活的改变。
卡灰村第一书记童洛泽仁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贫困户脱贫后持续增收,卡灰村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村民自筹和政府补贴成立了霍曲吉祥牧场,以养殖牦牛、山羊为主,后面又拓展了人工种草、温泉山庄等形式,通过分红为村民们增收。
这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村民洛登家的院落(5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洛登说,新买回40多头牦牛后,小外孙洛绒尼玛和小外孙女降央拉珍开心极了,成天在牧场上与牦牛玩耍,家里还买了新的摩托车。
童洛泽仁说,现在村里的集体经济已有一定规模,未来计划引进技术指导,把牧场经济和温泉山庄进一步设计,通过文化旅游和生态农牧业彻底扭转卡灰村过去长期贫困的情况。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