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节有些特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走亲访友受到限制。一些地方为了防止人员聚集,赛龙舟等活动也不举办了。龙舟赛是端午节的华彩乐章,不划龙舟的龙舟节,节庆气氛是不是就淡了呢?
从具体活动上来看,可能会,但从端午节的节日内涵上来说,就不会。别忘了,驱瘟避毒、卫生防疫,正是端午节最原始的意义。每年端午,时逢仲夏,气温上升,蛇虫繁殖,疾病瘟疫,容易流行。经过长期生活观察,古人知道这是一个疾病的高发期,因此称五月为“恶月”,又选定五月“重五”之日作为节日,提醒大家采取措施保护健康。
都有什么措施呢?在户外,通过水上龙舟竞技、山头采药踏草等活动激扬生命活力;在室内,借助悬挂艾草、饮雄黄酒等方式辟邪解毒。这一套防疫病、祛瘟毒的生存智慧,放在当下,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吗?它提醒我们,要继续保持警觉,绷紧防控之弦,共护端午安康。
事实上,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辟邪纳吉、团圆喜庆是普遍主题。端午节还有一个内涵,那就是充盈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股精神又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经过长期发展,端午节的主要民俗活动,如划龙舟、包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连结了起来。人们纪念屈原,就是因为屈原身上折射出华夏儿女最晶莹剔透的民族性格——光明磊落、心系祖国。这一点,在一代代华夏儿女的传承中,凝结为最坚定的民族意志和文化传统。
从历史深处划来的“龙舟节”,也在不断加入新的元素和内涵,也受到一些冲击,但是我们不担心这个节日会落寞,不担心人们会淡忘它,因为避瘟保健、追念先贤、爱国精神是其历久弥新的内涵。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对文化的继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土壤,是具体可感的。弘扬端午文化,就是塑造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之一。
这些年,有的地方围绕对屈原的纪念,继承“诗人节”的传统,举办读诗诵诗赛诗等活动,让端午变得“诗如海”;有的地方借鉴电商营销思维,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推进端午“数字化”;有的机构,通过国际合作,包装民俗,推动端午“走出去”……
端午得到如是创新发展,龙舟继续划向未来,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会巍然屹立起来,我们有这个自信。(人民日报评论员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