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3日电 题: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上海精细化为老服务目击记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许东远
“走,去客厅坐坐。”早上8点刚过,70岁的盛阿婆步出家门,沿着熟悉的街道慢悠悠地走了七八分钟,就来到了背靠上海繁华商圈的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她所说的“客厅”,是这家为老服务中心内设的“海派会客厅”。老式窗棂上贴着精美窗花,阳光透进来,明亮温馨;室内墙壁上装饰着外滩老照片,营造出怀旧气氛。“这些布置让人觉得很亲切,有家的感觉。”盛阿婆说。
商业繁荣的外滩街道其实很“老”。一是人老,辖区内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41.4%,且高龄老人多、纯老家庭多;二是房老,旧式里弄占房屋总量86.1%,房屋成套率仅为29%,不少家庭居住面积十分狭小。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开业,就受到社区老人普遍欢迎。
记者看到,为老人提供日间专业照护服务的日托单元也设在中心里。只需“一碗汤的距离”,老人就可在此享受助餐、助浴、康复训练等各项服务,及参加绘画、唱歌、手工、观影等小组活动。
老人们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跳健康操(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早上来,下午回,就和我小孙子上托儿所一样。我在这里感觉安心也开心。”魏老伯说。
据中心设施长章蕾介绍,为确保老人和工作人员安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中心仍要对进门人员严格执行测温、登记、查看健康码“三件套”。同时,实行老人错峰入托,每天入托不超过10人;向社区老人开放堂食,每餐人数不超过20人。目前,因疫情暂停许久的助浴、扦脚、理发、理疗服务都已恢复,但需提前预约。
老人们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休息(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上海持续密织养老网络。目前,像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样集日托、助餐、辅具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机构已覆盖全市所有街镇,至2022年还将在现有数量基础上实现翻番,全面构建起百姓家门口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不隔亲、不隔情,是上海不少养老机构的共同服务理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一理念落实在各项精细化管理举措之中。
最近,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恒裕老年福利院迎来的探视亲属渐多。这是一家有500张床位的城市养老综合体,也是上海市首批开放认知症照护单元的养老机构。
“工作人员把我母亲照顾得很好,疫情期间也有人每天和我微信联系。”前来探视的万女士说道。当日,她按照先前预约的时间来到福利院。佩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再扫描“疫情期间行程查询”二维码,经测温显示正常后,才被允许进入院内探视。
老人们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休息(6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据介绍,上海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响应后,福利院即以“限定时间、限定人数、限定路线、限定区域”的方式开放亲属探视。调整至三级响应后,亲属探视预约名额也随之增加,目前每天约有70至80组家庭前来探视,基本上每家每周可安排一次探视。
“对于可自主活动或协助移动的老人,我们安排亲属在公共区域的探视场所进行探视;对于无法离开生活区的老人,亲属可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做好消毒、登记及防护措施后进入老人生活区域。”福利院执行院长吴赟表示。记者看到,该院专门安排一部电梯留给探视亲属乘坐,出入均有指定路线,以减少人员聚集和不必要接触。
疫情发生后,福利院优化升级了卫生管理制度。吴赟说,这些“新规矩”“好习惯”也将在养老秩序全面恢复后延续下去。比如,员工进入老人生活区域必须佩戴口罩;为家属开设的“探视电梯”将保留,这部电梯的消毒频率还会高于其它电梯。
得益于更严格的人员出入管控和卫生管理举措,福利院内老人生病的比例较去年同期明显降低。“我们正在考虑把预约探视制度常态化。只要控制好每天进院的人数,就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同时我们也能掌握每个家庭的探视频率,对于那些探视次数偏少的,我们将给予善意的提醒。”吴赟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